日记是记录历史事件的有力证据。一位日本兵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不清楚为什么杀掉这么多的俘虏。但是总觉得太不人道,太残酷了。……七千人的生命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这位当事人的回忆最可能指证的历史是( )
A.日军攻陷上海 | B.日军实施细菌战 |
C.日军屠城南京 | D.日军占领台儿庄 |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
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
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
清末有人说:“西学之精,莫非原本中国……今精舍方言、格致两斋,通其言语文字,以造就译才, 兼求新理新物,为制器利用之助,是乃昌明中国实学,将以西学化为中学,非弃其学而从西学也。”由此可知,作者()
A.主张全盘西化 |
B.反对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 |
C.认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D.认为西方的“新理新物”不值得学习 |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
B.经济危机的爆发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
C.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
D.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
某科学家的成就被誉为:“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列名言与之有关的是()
A.才能加努力方可成功 |
B.勇于探索真理是人的天职 |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D.惊奇就是科学的种子 |
下列对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
B.伽利略等人的研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C.牛顿个人的巨大努力 |
D.同时代众多科学家的通力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