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里的“出发点”是指
A.陕北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
B.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
C.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最主要特点是
A.战后需要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
B.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
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 |
D.帝国主义试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
大前提: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小前题:“二战”期间日本和美国已是帝国主义国家;结论:因此,当时日、美交战双方都是非正义的。这“三段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
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
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
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提出“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其真实目的是
A.维护公海航行自由 | B.限制德国潜艇的发展 |
C.打破英国海上优势 | D.维护美国海上霸权 |
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洛阳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A.中国:“白骨遍四野”“千里无人烟” |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C.英国:严禁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
D.苏联:机声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
B.希特勒任总理后,德国走上独裁和扩张道路 |
C.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放手扩军备战 |
D.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