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大海的呼吸
大海会呼吸吗?是的,它呼吸时威风凛凛,令人生畏。你到海边去看看,那海浪一起一伏地涌向岸边,飞溅起朵朵浪花。要不了多少时间,原先你站立的那片沙滩就被水浸没了,沙滩和岩石都不见了。几小时以后,海水悄悄地退了回去,你曾留下脚印的地方又显露出来。海水这种按时涨落的现象,就是大海在有节奏地呼吸,而且天天如此,年年不变。它的名称叫“潮汐”。
海水永不停息地一涨一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钱塘江入海口附近曾放置过装满12吨重石块的铁丝笼,可是在一次海潮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能不能利用海潮这匹烈马呢?人们用实际行动作了肯定的回答。早在1912年,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电站。
有人做过计算,如果把地球上潮汐能都利用起来,每年可发电12400亿度,相当于110座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量。
(1)大海的“呼吸”叫_________,它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点的“如果”一词能够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句,它起到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6)人们之所以利用潮汐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除了文中所介绍的潮汐能源,你还知道哪些可供利用的新能源呢?说给大发家听听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世界。
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
我们又在一起商量着怎样攻下城堡。
()伙伴说:“我驾驶飞机去轰炸。”
有人反驳说:“那时候还没有飞机呢!”
我说:“挖地道,从地下装上火药,把城堡炸平。”
我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于是我们趴在沙滩上,从四面八方挖着地道。我们比赛,看谁先挖到城堡下面。
我挖呀挖呀,终于挖到了城堡下面。
我把手往上一抬,就把城堡轰塌了。
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公主。
但,公主在哪儿?
忽然,我发现妈妈就站在我们身后。她也许站了很久
很久了。 她微笑着望着我们。
我大声说:“噢,公主被我们救出来了,救出来了!在这儿,在这儿!”我抱住了妈妈。
大家跟着我一起叫喊着、欢呼着。
妈妈开心地笑了,□□笑,□□说:“妈妈怎么能当公主呢?”
但我们这群孩子都坚持说,她就是被我们救出来的公主。
真的,那时候,连我也忘记了她就是我的妈妈呀!
(1)短文选自课文《》,有()个自然段。
(2)根据课文内容把括号补充完整。
(3)在文中的□里填上适当的词并造句。
(4)用“———”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抄写下来。
(5)为什么“我”会把妈妈当成公主?
阅读天地
看到眼前的一切,人们不禁想起了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有多少中华儿女沦为“东亚病夫”,又有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多少中国的白银,就这样装进了洋人罪恶的腰包!今天,林则徐当众销毁洋人的鸦片,怎么能不叫人兴奋?虎门滩上,围观的群众欢呼着,跳跃着。
(1)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那些灾难?在文中用“——”画出来。
(2)从哪儿看出硝烟时群众的喜悦?在文中用“~~~~~~”画出来。
(3)林则徐在你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写下来。
阅读天地
谁能料到,这本书竟使我迷上了人类学,35年以后的今天,当我在大学讲授人类学的时候,我才知道,那年夏天,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
(1)理解“报酬”什么意思?
(2)作者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你是怎么想的?
阅读天地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漏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下面的说法哪个更准确,在括号后面打对号。
①这段话写了荷叶的美丽。( )
②这段话写了荷叶和荷花的美丽。( )
③这段话写了荷花的美丽。( )
(2) 文中“有的……有的……有的”用得很好,请照样子写一句话。
阅读天地
午后散步的时候,青蛙先生发现,池塘边上有一张红红的枫叶,红枫叶飘落在青草地上,它有五个细小的“手指”,就像一个红润润的小巴掌,用它来做书签棒极了。
青蛙先生小心地捡起这张红枫叶时,他才发现,有一条小蜥蜴,正躲在红枫叶下睡午觉呢。枫叶下面又阴凉,又安静。
青蛙先生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把红枫叶轻轻地放下。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作者把()比做(),形象生动。
(2)同学们想象一下,当青蛙先生发现这张红枫叶时,它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青蛙先生小心捡起这张红枫叶,说明什么?.
(4)捡起后为什么又轻轻放下呢?又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