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
(2)用“——”划出排比句,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什么?
(3)想一想作者围绕勘测线路,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①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                    的精神。
②选词填空。
精密              周密
(    )的仪器 (    )的计划 (   )的观察 (    )的勘测
(5)用“——”划出具体描写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的句子。
(6)詹天佑这样做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欢乐岛。
小水珠和大浪
从山崖上滴下来的小水珠,正好滴在一块坚硬的石头上。它决心把石头滴穿。这件事让河中的大浪知道了,大浪便哈哈大笑,对小水珠说:“嘿,凭你那点力气,能把石头滴穿?真是笑话!”小水珠说:“不信,我俩比比看,你把河边的石头打个洞,我滴穿这块石头。九百九十九天以后,看看是怎样的结果?”“容易,容易。”大浪哈哈大笑,觉得小水珠小得可怜,九百九十九天肯定不会滴穿石头,而自己的力气大着哩,别说把石头打个洞,就是把石头摧毁也容易!大浪立即答应和小水珠比赛。
从此以后,小水珠对准石头的一个点,滴呀,滴呀,不管刮风下雨,也不管白天黑夜,坚持不懈,辛勤地工作着。而大浪却不同,高兴时“哗——”地冲一下,不高兴时就懒洋洋地……
九百九十九天过去了,小水珠便来找大浪:“你快来看吧,我已经把这块石头滴穿了,银色的小圆洞还透着光呢!”
大浪一听,着急了,赶快使出全身的力气,“哗——哗——哗——”连续几声,可是河边的石头仍然一动不动。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持——( )可怜——( )
2.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3.说一说小水珠和大浪比赛时,各自的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白天,小喜鹊只要一看到郭家母女,就会立即飞到她们面前,欢快地跳跃不止,像一个撒娇的孩子。郭奶奶的女儿上班,有时小喜鹊会跟随着她;郭奶奶的女儿下班回到家,有时小喜鹊会在门口叫喳喳地迎接她。更有意思的是,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
小喜鹊就这样有了两个家。
1.用“只要……就……”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小喜鹊会把郭奶奶家也当成自己的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蚂蚁趣闻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托)不回去,就急忙奔向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去,或是同心(胁协)力把食物运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来把消息通知给同伴呢?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 )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 )摆动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地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辩)别方向;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他们爬过的地面上留下一种气味,回来的时候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
1.画掉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
2.蚂蚁靠( )来认路。

A.眼睛 B.尾巴 C.嘴 D.触角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用横线画出文中蚂蚁找到食物后的行为。
5.这篇短文介绍了蚂蚁哪几方面的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拍卖即将结束时,只剩下一辆最好的自行车了。拍卖员问:“谁出价?”站在最前面,几乎要绝望的小男孩又喊出:“5美元!”这时,所有的人都不约而同地看着小男孩,会场上鸦雀无声。拍卖员举起锤子高声说:“5美元一次,5美元两次,5美元三次!”话音刚落,一锤定音。人们立即欢呼起来。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鸦雀无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约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几乎要绝望”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鸦雀无声”“立即欢呼”等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
英子犹豫了一会,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故事。故事十分动人,她的普通话也很好。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说也奇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1.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
2.写出文中加线词语的反义词。
热烈——( )镇定——( )
忧郁——( )经久不息——( )
3.英子上讲台讲故事时,一开始“眼圈红红的”和“泪水流了下来”,在心情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有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星期一到了,汪霞回到了熟悉的校园。她来到教室门口,迟迟没敢进去,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当她把目光投向教室的时候,感到十分意外:每一个同学都戴着帽子。跟他们那些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通,几乎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她一下子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轻松地笑了,大步走进教室。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汪霞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记了。
1.文中“熟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汪霞到教室门口,为什么没敢进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汪霞为什么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盲童的画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了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
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树。寥寥几笔,勾画出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
从这里走过的人,都会细心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简单的画,他们透过这张画,好像触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色彩缤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照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痛苦——( )复杂——( )
3.用横线画出这幅画的内容。
4.为什么盲童画了这张极为简单的画?从这幅画可以看出,这个盲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苏州的桥
苏州是个(圆园)林城市,也是个多桥的城市。
有个外国人游览苏州后说:“苏州有桥三千。”这虽是夸张,但苏州桥多(确却)是事实。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曾有书记(裁载)过苏州有370(座坐)桥。现在的苏州,桥更多了,(竞竟)有649座,比世界著名的水城威尼斯还多249座呢。‖
苏州的桥大多有美丽的名字,如宝带桥、凤凰桥等,好多桥还有美丽的传说。其中的宝带桥,传说是唐代有个叫王仲舒的人,他捐赠了自己佩带的玉腰带而修(建健)的。人们为(记纪)念他,就给这座桥取名叫宝带桥。它就像长长的飘带,横卧在湖上。
1.用“\”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字。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此句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3.文中已用“ ‖”给文章分了段,请写出各段段意。
4.苏州的桥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横线画出描写宝带桥名字由来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