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外类文阅读。
我捧起地球仪,轻轻一拨,球体立刻转动起来。我的眼睛随着转动的地球仪寻找我们伟大的祖国。找到了,找到了!啊!伟大的祖国,它像一只昂首啼鸣的雄鸡,挺立在东半球上,是那样生气勃勃。
我捧着心爱的地球仪,寻找雄鸡的心脏……
我捧着心爱的地球仪,寻找雄鸡的两条大动脉……
我捧着心爱的地球仪在寻找,我寻找祖国的山山水水,寻找祖国的名胜古迹。祖国,我爱你,我爱你的一草一木,我爱你的每一寸土地。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地球(    )    起(    ) 首(    ) 心(    )
(2)读画“____”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
②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A.喜欢雄鸡  B.喜爱地球仪  C.热爱祖国
(3)文中“雄鸡的心脏”指________,“雄鸡的两条大动脉”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登紫金山
国庆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登紫金山。站在山脚下,紫金山顶天立地地耸立在我们面前。山上的苍松翠柏无边无际。登山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但是登这么高的山,我还是第一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
开始登山了,起初,我们顺着崎岖的山路向上走,看着五彩缤纷的野花,看着茂密的绿草,看着挺拔的树木,我们觉得吃力。爬到半上腰,路就非常难走了,爸爸妈妈大声提醒我:“当心,当心啊!”“哎——”我一边答应着,一边不顾一切地往上爬。“到天文台啦!”我高兴地喊起来。接着,我们又向上爬去,山越来越险,有的悬崖陡坡,要手抓脚登才能上去。有的山路很窄,得一脚踩稳再迈另一支脚。有的山崖上长满了青苔,路很滑,我们就互相搀扶着,十分小心地向前挪动。手被荆棘划破了,可是我不怕疼,摔倒了爬起来,鼓足勇气再前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上了紫金山的最高峰。
“胜利啦!”我激动得跳起来。紫金山真高啊!站在山顶上扬手就可以摸着天。山上凉风习习,使人心情舒畅。向远处望去,天和地连在一起;往下一瞧,高高低低的山峰一座接一座,都在我们脚下。
回家后,我心潮起伏。登山活动使我明白了做事情往往也会像登山一样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只要有毅力,不畏劳苦,不怕艰险,就能成功。
(1)在文中找出一个表示“看”的词。写在下面:___________
(2)文中“心潮起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一个排比句,用“____”画出来。
(4)从文中找出一个夸张句,用“~~~~~”画出来。
(5)写出第一、二、四自然段的段意。(6分)
第一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阅读《北京的春节》选段,回答问题。
游古漪园
和煦的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漪园。
一进古漪园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作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的是明清时代古漪园的全景。
转过照壁,沿着石铺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湖水碧波荡漾,岸边,苍松翠竹,叠置的假山,正在开放的鲜花,多么秀丽啊!
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看到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前屋檐下,有一块黑色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上缺了一只拳头。
老师告诉我们:“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侵占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
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地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
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啊,古漪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古漪园的,并写出地点来?

(2)用“”画出表示游览地点转换的句子。
(3)从文中找出下列意思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形容室内陈设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②形容字写得挺拔有力。()
③形容事物形象、逼真,像活的一样。 ()
(4)仔细阅读第四、五自然段,用简洁的文字回答问题。(6)
作者看到的:
作者听到的:
作者的心情:
(5)文章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阅读并回答问题
王羲之刻苦练字的故事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于公元321年出生在山东琅邪的临沂,王家是当地的高门望族,也是书香门第。父亲收藏了很多书,又酷爱书法。自幼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王羲之非常喜爱读书习字。4岁时,他就爬到桌子上,让父亲教他练习写字。7岁时,他的字就已经写得很像样子了。 他从小一丝不苟、不厌其烦地练习书法,写不好了,就重来。他像着迷似的。夏天天气炎热,人们都到树荫下去乘凉,而王羲之汗流浃背,还不肯休息;冬天三九严寒,人们都围坐在火炉旁取暖,而小羲之练字练得小手冻得红肿也不肯罢休。就这样连吃饭的时候也要拿筷子当笔,拿饭桌当纸,练个不停。他还时刻在揣摩字的结构,手指不停地在裤子上划,久而久之把裤子都磨出了个洞。他每天在庭院里的池塘边练字,在池塘里面洗笔,天长日久,那小池塘的水都变成黑色的了,家里人称它“墨池”。就这春去冬来,年复一年,他终于成为了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然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锲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
(1)联系上下文,说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意思。

(2)从哪几方面写王羲之刻苦练字的?

(3)写出表现王羲之刻苦练字的精神的词语

(4)用“//”给短文分层,并写出每层的意思


(5)学了这篇短文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学生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学生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学生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学生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学生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 在文中用“——”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2)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说明他()。

A.是著名画家 B.不愿开玩笑 C.虚心认真 D.愿欣赏画

(3)用“每当……都……”写一句话。

(4) 用“//”把短文分成两部分,并说出段意。


(5)文章的结构是:
(6)我们要向齐白石老人学习
的精神。

“于是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惠山脚下,簇拥着阿炳走进了惠山观,密密匝匝地把阿炳围在“天下第二泉”泉边的巨石上。”
阿炳颤抖着双手.在这春宵月下的“二泉”边拉起了他的二胡.阿炳的二胡声,是如此激越,如此悲愤,如此苍凉!月色朦胧,偶尔从云缝里洒下来一缕清辉,月光虽然只是刹那间映照在“天下第二泉”的闪动的水波上,却给予人们无限光明与希望。
(1)短文哪些词语描写阿炳伤病之后重操胡琴引发的盛况。

(2)阿炳的音乐为什么能引起共鸣?

(3)人们听到的不仅仅是悲愤的控诉与不平,更有无限的()、()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