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文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路面非"黑"即"白"(黑色沥青和白色水泥两种颜色),而在欧洲,如英国,德国,荷兰等国,彩色路面已较为普及.通过道路颜色的不同,如红,绿,蓝,黄等,提示不同车辆的驾驶者在规定的路面上行驶,从而避免了车辆的混行,大大增强了安全性。
现在,国内一些城市也开始采用彩色路面。以北京为例,当汽车行驶到二环路雍和宫到东直门转弯处时会发现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一是呈暗红色,原来此处为事故多发地,改变路面颜色以引起司机注意;二是路面加铺了一层颗粒状防滑材料.在上海的局部地区还出现了碧绿色,橘黄色的路面,各种车辆"各行其道".这种彩色路面不仅美化了市容,还能起到防滑,提示司机减速以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方便交通管理等作用。
与此同时,一种新颖的多孔隙沥青透水路面也应运而生.这种能够吸纳回收雨水的路面技术的采用,对于缺水的城市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这种技术将沥青路面做成"三层":最上层安置了透水材料,中间层安置了雨水分流设施,将来自最上层的雨水分流到排水管以回收利用,最底层为密封层,防止雨水渗透到地下。
透水路面采用的是在普通沥青中加入了强化纤维的混合料,使路面孔隙率由普通沥青路面的4%左右提高到15%--25%,有的甚至高达30%,大大提高了路面吸收雨水的能力。这种材料的特点还决定了其使用寿命要高于传统路面,因为它能避免冬季道路冻结对路面材料结构造成的破坏。另外,下雨时,这种路面不积水,不溅水,汽车行驶时不易打滑,有利于交通安全。
目前在欧洲,透水路面的普及率已达15%一18。德国计划到2010年,把全国城市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在我国普遍缺水的城市也应大力推广这项技术。
第2段中"此处路面与别处不同"中的"不同"指哪两个方面 "各行其道"和第1段中的哪一句相照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第2,3两段,任选一题回答:
(1)第2段中的彩色路面有哪三个作用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段中所说的透水路面分为三层,每层各有什么功能,请分别用两个字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两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目前在我国,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基本铺设了彩色路面。 |
B.普通沥青路面的孔隙率不足4%,而透水路面的孔隙率大多为15%一30%。 |
C.采用彩色路面和透水路面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能。 |
D.由于透水路面优越性多,德国已把全国90%的路面改造为透水路面。 |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写了西门豹治理部的事。先写他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接着写了他治理邺的两件事。
第一件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下列意思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了解原因,摸清真相。
第二段( ):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揭露骗局。
第三段( ):兴修水利,年年丰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读一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1)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 )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2)那怎么办呢?大家( ),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3)他们( ),可捞了( ),还是没有捞到他的尸体。
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地弹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2)他看到孔子的手指( ),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 )、悦耳动听……
(3)师襄听得(),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
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读下面句子,用“ ”画出能表现“我”爱爱尔莎的词语、句子,然后从课文中抄写另外三句能表现“我”爱爱尔莎的句子。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