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试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下部,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你认为该同学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1) ;(2) ;若改进后,实验取得了成功,可看到的现象是 、 (至少写2点);若在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底被炸裂了,原因可能是 。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
⑵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
⑶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其反应的化学方各程式为;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
、
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液态物质,且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和
,则
的化学式为。
(2)
和
含有相同金属元素,
为生活中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与
反应生成
和
,
与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
;
,则H的化学式是;
的反应类型是。
(4)能鉴别以上出现的盐的方法是。
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绿,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
,其组成元素有种。
(3)向铜锈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从蓝色溶液中回收铜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②证明B过量方法是。
③蓝色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就显得格外重要。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石油、天然气和,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是。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B.植树造林,增大植被面积
C.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2)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可以成为未来的新能源。甲烷的化学式为。
(3)核能是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而开发的新型能源,但日本的核辐射使人们对碘—131关注度极高,空气中含有极少量对人体是无害的,碘—131是人工合成的碘元素,其质子数为53,则其中子数是。
(4)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醇(CH3CH2OH)与氧气、烧碱在燃料电池中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物质,并得到电能,请你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OH+3O2++ 5H2O。
溶液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糖水 | B.牛奶 | C.碘酒 | D.汽油 |
(2)配制2000g质量分数为0.08%的生理食盐水,需要称量g食盐。
(3)根据图1和图2回答问题:
20 ℃时,向两只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20 ℃时,(填“甲”或“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图2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若20 ℃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0 ℃,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