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的图Ⅰ是台湾-江西-四川-青海一线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图,图Ⅱ是图Ⅰ中乙地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下列题。
图I中的曲线在甲地出现明显的较低值,反映出此处( )
| A.海拔高蒸发微弱 |
| B.是阶梯分界处,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响,降水量增多 |
| C.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
| D.土质疏松,下渗能力强 |
乙区域要对E、F、G、H四个区进行绿化,选择了4种植物进行种植,测得4种植物的根深见下表,假设根部不能达到地下水位,植物就会因为缺水而死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植物 |
a |
b |
c |
d |
| 根深 |
4.1米 |
1.2米 |
3.6米 |
1米 |
A. a植物在H区会因为缺水而死亡
B. b植物在各个区都能种植
C. c植物在F区不能成活
D. d植物在E区可以良好生长
2011年4月28日发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数据显示:0-14岁人口占16.60%(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30%~40%,为严重多子化;40%以上,为超多子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据材料,目前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
| A.人口素质低 | B.人口老龄化 | C.劳动力短缺 | D.人口增长快 |
中国进入严重少子化阶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
| B.人口死亡率显著下降 |
| C.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大 |
| D.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如“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节气在每年8月23日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此谚语反映的气候特征最适合于我国的地区是( )
| A.珠江三角洲 | B.江南地区 | C.东北地区 | D.西北地区 |
此谚语反映出我国的气候特点是( )
| A.旱涝灾害频繁 | B.雨热同期 |
| C.夏季高温多雨 | D.冬季寒冷干燥 |
“处暑无雨干断江”是由于( )
| A.夏季风势力弱 | B.夏季风势力强 |
| C.厄尔尼诺现象 | D.拉尼娜现象 |
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 国家 |
孟加拉国 |
印度 |
马达加斯加 |
尼泊尔 |
莫桑比克 |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 |
2 |
3 |
4 |
5 |
| 国家 |
瑞典 |
爱尔兰 |
冰岛 |
芬兰 |
挪威 |
|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
| A.台风天气 | B.干热天气 |
| C.寒潮天气 | D.暴雪天气 |
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
| 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
| 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
| 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
| 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在巴基斯坦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为北纬27.5°,东经65.6°。地震发生时,在震中西南约500千米的瓜达尔地区海岸外约600米的阿拉伯海中出现一个盾状小岛。据推测,这座小岛会在一个星期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消失。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巴基斯坦多地震,这是因为当地位于( )
| A.地壳较薄的地区 |
| B.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 |
| C.地形崎岖多山地的地区 |
| D.板块张裂地区 |
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明( )
| A.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西北东南走向 |
| B.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
| C.该岛是海底泥火山喷发造成的 |
| D.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
1楼养鱼, 2楼养猪,3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完成下列各题。“垂直农业”由概念走向实践的关键因素是( )
| A.粮食需求 | B.气候变化 | C.技术水平 | D.劳动力数量 |
“垂直农业”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
①对谷物生产带来较大冲击 ②减轻物流业的能源消耗
③规避灾害,有利于农产品的稳定供应④节约耕地,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