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城市发展统计图”,完成下题。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判断该地( )
A.城市人口数量波动上升 | B.区域耕地面积增加 |
C.人均城市用地没有变化 | D.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
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
A.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城区气温下降 |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
C.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乳畜、花卉等农业部门发展较快 |
D.城区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洪涝灾害减少 |
综合城市化水平是从经济、产业结构、人口、生活方式、城镇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考虑的更能反映城市化内涵的一项综合指标。1978——2008年,北京市城镇人口增加了960.1万人,其中北京郊区乡村人口只占全市城镇人口增加数的14.23%。下图示意北京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和综合城市化水平趋势比较。完成以下问题。图中能体现出的北京市城市化特点是()
A.人口城市化与综合城市化速度基本同步发展 |
B.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差距持续减小 |
C.人口城市化和综合城市化发展趋向协调 |
D.1989年后人口城市化速度急剧加快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城市化发展速度将逐步趋缓②滞后城市化表现突出
③城市人口增长快,且以自然增长为④新增城市人口中以外省区迁入为主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我国古老的气候谚语源远流长,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完成下题。
特大城市,高铁车站一般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较广,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成本 |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
C.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
D.加快高铁站核心区域发展成为城市的副中心 |
读甲、乙两地区图,回答以下问题。下列有关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的比例尺较小 |
B.乙图所示地区在甲图所示地区的东方 |
C.甲图表示的实际范围更大 |
D.甲到乙地区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先东南,后东北 |
有关甲、乙两区域气候上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区域亚热带气候分布的北界比乙区域偏北 |
B.甲区域温带气候分布的南界比乙区域偏北 |
C.乙区域一月更加温暖的原因是该区域此时不受来自大陆冷空气的影响 |
D.甲区域一月更加寒冷的原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的影响 |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以下问题。山顶A的海拔和陡崖C的相对高度组合正确的是()
A.990米、301米 | B.950米、201米 |
C.850米、499米 | D.799米、501米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先向南流,再向西南流 |
B.若两山顶间建游览索道,其长度应不小于1100米 |
C.陡崖处可观赏到瀑布景观 |
D.B地可见V型峡谷,C地可见三角洲 |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M、N分别为EH、HF的中点,H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读图完成以下问题。下列时段中,北京昼长夜短且昼越来越短的是()
A.EM | B.MH |
C.HN | D.NF |
据图可推知,该地()
A.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 B.可能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 |
C.气候受东南信风的影响较大 | D.气候终年受赤道低压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