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某区域城市发展统计图”,完成下题。
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判断该地( )
| A.城市人口数量波动上升 | B.区域耕地面积增加 |
| C.人均城市用地没有变化 | D.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
该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有( )
| A.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城区气温下降 |
| B.城市建筑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有所增加 |
| C.促进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乳畜、花卉等农业部门发展较快 |
| D.城区地表径流汇集速度减慢,洪涝灾害减少 |
读图完成20、21题。
此季节关于图中城市P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连绵阴雨 | B.炎热干燥 | C.受西风带影响 | D.受东北信风带影响 |
2004年12月,Q地附近发生数次里氏8.9级以上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左右,并引发海啸。下列有关Q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震源位于地核 |
| B.成因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
| C.还可能诱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
| D.处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 |
读图,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图(2000-2005年,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15、16题。
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
| A.经济落后 | B.远离东部 | C.人口数量少 | D.收入水平高 |
图中B点是目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 |
| B.该地区典型的农作物是青稞 |
| C.该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
| D.该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 |
读图,回答第14题。
关于图中城市天气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压最高的城市是乌鲁木齐 |
| B.沈阳即将迎来大风降温天气 |
| C.海口风向为东南风 |
| D.太原受冷高压控制天气晴朗 |
图拍摄于台湾省野柳海岸地质公园,据图回答第13题。
该地独特的景观
| A.反映了台湾的热带景观特点 |
| B.为河流泥沙沉积作用而成 |
| C.反映了海岸地区多风的特点 |
| D.形成受海水侵蚀作用影响 |
表为四地气温、降水统计资料。读表回答10~12题。
| 地点 |
纬度 |
气温(℃) |
降水量(mm)[] |
|||
| 一月 |
七月 |
一月 |
七月 |
全年 |
||
| ① |
23°08′ |
13.3 |
28.4 |
40.0 |
210.0 |
1614.1 |
| ② |
39°48′ |
-4.7 |
26.0 |
2.6 |
196.0 |
682.9 |
| ③ |
48°58′ |
3.5 |
18.4 |
54.3 |
53.6 |
647.4 |
| ④ |
54°17′ |
1.8 |
13.4 |
225.0 |
117.0 |
2399.0 |
表中四地位置,可能的是
| A.①——澳大利亚大陆西南部 |
| B.②——欧洲西部 |
| C.③——大兴安岭西侧 |
| D.④——北美大陆西岸 |
④地降水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 |
| 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 |
| C.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 |
| D.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 |
下列关于②、③两地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地冬、夏风向都有明显转换 |
| B.两地自然带同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C.两地均位于亚欧大陆东岸 |
| D.两地均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