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下列历史术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
①工农武装割据②过渡时期总路线③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学说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
贯穿“工农武装割据”、“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一条红线是()
A.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B.坚持党的领导,反对右倾和“左倾”机会主义 |
C.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 D.维护农民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 |
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介绍马克思主义 |
西方习俗礼仪 |
国事要闻 |
|||||
文章数量(篇) |
36 |
5 |
30
|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 B.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
C.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