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中第5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表明当时的罗马共和国强调
①遗嘱具有法律效力 ②财产归属由遗嘱人决定
③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④保护境内所有人的利益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03年,梁启超说:“今日之中国,其蠹国殃民者,非媚满人,媚独裁耳。……故今日当以集全国之锋刃向于恶政府为第一义,而排满不过其战术之一枝线。”他的核心主张是( )
| A.推翻满清政府 |
| B.实行民主共和 |
| C.反对专制统治 |
| D.反对民族压迫 |
严复在《原强》中称:“民力已堕,民智已卑,民德已薄,虽有富强之政,莫之能行。”为此,晚清知识界提出了( )
| 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
|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
| C.新民强国的政治主张 |
| D.革命与民主共和的思想 |
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
| A.工业化 | B.科技现代化 |
| C.政治民主化 | D.国防现代化 |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个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
| A.否定君主统治的权威性 |
| B.要求实行近代民主政治 |
| C.将维新思想付诸了实践 |
| D.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
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1902年,他发表《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表达出的“民族情绪”的影响有( )
①推动维新思想的形成
②唤起民众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③促成戊戌变法的开展
④激励有识人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