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民国初年“新史学”的代表蒋廷黻《中国近代史》与建国后马列主义史学的代表陈旭麓《中国近代史》的目录,提出一点自己的发现或看法,并简要阐明你的理由。

目录:A (节选)——蒋廷黻(民国初)
第一章 剿夷与抚夷?
1.英国请中国订立邦交
2.英国人做鸦片买卖
3.东西对打
4.民族丧失二十年的光阴
5.不平等条约开始
6.剿夷派又抬头
7.剿夷派崩溃
第二章 洪秀全与曾国藩?
1.旧社会走循环套
2.洪秀全企图建新朝
3.曾国藩刷新旧社会
4.洪秀全失败
第三章 自强及其失败?
1.内外合作以求自强
2.步步向前进
3.前进遇着阻碍
4.士大夫轻举妄动
5.中日初次决战
第四章 瓜分及民族之复兴?
1.李鸿章引狼入室
2.康有为辅助光绪变法
3.顽固势力总动员……
目录B(节选)——陈旭麓(建国后)
第一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二节 第一次鸦片战争与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第三节 中国开始向半殖良地半封建社会转化……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和前期的胜利发展
第一节 太乎天国农民起义的酝酿
一、战后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矛盾的激化……
第三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后期的斗争
第四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一节 洋务运动……
第二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六章 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机而斗争
第一节 民族危机与民族资本初步发展
一、帝国主义列强阴谋瓜分中国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第二节 戊戌变法
一、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高涨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三、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两伊战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
在商、周时,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车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海产和_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西方的土特产是矿物、铁、池盐、鸟兽、皮尊等。北方的土特产是犬、马、驼等家畜和枣、栗、果树。这四个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一一《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材料: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
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材料三:但事实仍然是,他仍以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加强的。——他的非法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恶。……
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欧洲人民会“转而反对其导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
——《论衡·遣告》
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列经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进步的历史作用。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心目中的“天”和董促舒心目中的“天”有何不同?从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反对当时盛行的什么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初年,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在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问题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个主张实行分封制,一个主张实行郡县制。对此,)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司马迁:“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史汜·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手表序》
材料二:(晁错)说上日:“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嗣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灵王刘濞列传》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分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英国,必稍自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是怎样认识地方行政制度建设问题的?基于此种认识,他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对此,司马迁持何态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汉初年为何义实行分封制,建立于国?
(3)晁错和主父偃在解决王国问题上的建议有何不同?
(4)两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创立了哪些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
在商、周时,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车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海产和_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西方的土特产是矿物、铁、池盐、鸟兽、皮尊等。北方的土特产是犬、马、驼等家畜和枣、栗、果树。这四个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
一一《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