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由主义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内涵也不断丰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些人认为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上唯一的政体,其实是和公民社会不相调和的,因而它完全不可能是公民政府的一种形式。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   从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中出现的自由主义,采取了立宪议会政体的制度形式,关心平等的公民权利,不过,并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随着19世纪的逝去,自由主义……转变为一种更加民主的自由主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自由主义在历史上有解除束缚的作用……在最近百年中最大成绩,例如英国自从一八三二年以来的政治革新,直到今日的工党政府,都是不流血的和平革新,所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自由主义竞成了“和平改革主义”的别名。
――胡适《自由主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通过什么实现从“君主专制政体”转变为“公民政府”的?确立这一转变成果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美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立宪议会政体”?美国1787年宪法是如何反映“不关心平等的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英国“立宪议会政体”完善的过程中运用哪种和平方式使“自由主义”“更加民主”?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自由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独立宣言》的思想来自洛克,但是宣言所述与洛克所述仍然有所区别,……洛克的理论多以上帝为出发点,《独立宣言》虽也有宗教色彩,却是为人世设计的、世俗的。……洛克将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当成人的自然权利,杰斐逊却只把生命权和自由权作为“天赋人权”写入《独立宣言》,把财产权改成了追求幸福的权利。
——李涛《美国的梦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所表现的政治思想与洛克的政治思想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1963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牧师在林肯纪念堂前向25万人发表了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州的红色山冈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同席而坐,亲如手足。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生活在一个不是以肤色的深浅,而是以品格的优劣为评判标准的国家里……
请回答: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为什么《独立宣言》通过近200年后,马丁·路德·金仍在追求这一梦想?它反映了民主政治演进历程有何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及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如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摘自《梁启超年谱长编》
材料二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摘自梁启超《爱国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
材料三 20世纪初,中国近代诗人蒋智由作《卢骚》云:“世人皆欲杀,法国一卢骚。民约开新义,君威扫旧骄。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
请回答:
(2)分析材料三中的“世人皆欲杀”卢骚的原因。“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潮”概括了该历史人物的影响,试举中外历史各一例说明。

(17分)通过变革而图强是许多政治家的梦想。阅读材料,探讨下列主题。
主题一变革策略
材料一康有为在接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为变法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主题二变革措施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2)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主题三变革图强
材料三就中世纪西方宗教改革而言,它首先抨击的是久已成为无上权威并且排斥任何不同理解的天主教会正宗教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历史性功绩,就在于确认人的信仰应当取决于人内心的理解,而非取决于外在的强制。
——吴于廑《一份是非杂糅的遗产——(西欧宗教改革与近代社会思潮)序》
(3)材料三说明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有何意义?(4分)
主题四变革反思
材料四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4)关于材料四中的这场变革失败原因的争论,你的观点是什么?阐明理由。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经济日益重要,海权问题备受关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 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材料二夷货(外国货物)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摘自《海防纂要》卷七
(2)材料二主张实行什么政策?指出其理由。
材料三有人说:“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核心,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至唐代“市”的特点。
材料二汴京桑家瓦子(戏场)有大小勾栏50余座,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 酒楼、茶馆、商店、香药铺等鳞次栉比,常常营业到三更。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标志着城市格局和功能的重大演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唐代相比较,宋代城市发展在城市格局和功能方面发生了哪些重大演变?并指出发生演变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的一个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3)据材料三,指出盛泽镇由一个荒村到“市”再到“邑中诸镇之第一”演变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