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B.大革命后的法国 |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 D.统一后的德意志 |
近代以来的南京,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下列有关南京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太平天国建都②《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③1912年中华民国定都④见证蒋家王朝的灭亡
A.①②④ | B.①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摘自林增平《中国近代经济史》)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2003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6.6吨的“和平大钟”,在南京
撞响66声。对此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纪念66前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遇难同胞②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③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深思历史④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掩盖暴行的行径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宣言:“淞沪一隅,抗战亘于三月,各地将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材料表明淞沪会战的积极作用在于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胜利 | B.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反映的历史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①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④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A.④①②③ | B.④②③① | C.①④③② | D.①④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