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完八上历史第一、二单元后,小华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小华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科索沃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②凿井、冶铁
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图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从中国输入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从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和丝织品
②凿井、冶铁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材料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中国关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即建立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统一交通基础设施,消除贸易壁垒,并进一步推进各方合作。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A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请写出它的地名?对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谁?这条路线开通于哪个朝代?
(2)阅读材料二,外国传入中国的物品除了表格中的,你还可以列举出哪些?(列出两个即可)。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
(3)阅读材料三,思考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意义?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因为逐渐不符合苏联的发展实际而在1921年被废除()
改正:

仔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塑像中的人物是谁?他主要的历史活动是什么?他的活动对古代文明交往起了什么作用?
(2)图二中人物是谁?简单介绍他的主要事迹。他的活动又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什么特征?

研读历史,知兴衰而明智。17-19世纪,西方各国和日本纷纷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给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17-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分别以什么重大改革为起点走上崛起之路的?(4分)
(3)美国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跻身世界强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在美国崛起中起着什么作用?
(4)17-19世纪资本主义大国的崛起,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并废止1921年签订的英苏贸易协定。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发起六国外长会议,提出要“和共产国际作斗争”。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虽然新经济政策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材料三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到:“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1950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苏联的一枝独秀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的一名记者从苏联回国后告诉国人:“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一时之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名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苏联经济得到恢复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斯大林为什么强调重工业建设?
(3)20世纪30年代,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其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4)材料四中西方人士为什么纷纷前往苏联取经?这种取经最成功的事例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