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和狼的搏斗
秦 牧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中,讲到列宁在逝世之前几天,还常常要她在床旁朗诵小说给他听,听到好的小说的时候就加以赞美。列宁夫人朗诵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内容讲的是一个疲惫不堪的施行者和一头病狼在渺无人烟的荒原里互相角逐和搏斗的情景。列宁听了很是推崇。
受到列宁赞美的杰克·伦敦的那个短篇小说,就是《热爱生命》。它较详细的内容是:
一个寻金者在北极圈里的冻土地带迷了路,他的同伴又抛弃了他。在没有粮食、没有弹药的情形下,他独自一人在荒凉的苔原上寻路。靠着仅存的几十根火柴,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癣烧开水喝。但因为只有枪杆没有子弹,见到鹿、熊、松鸡一类的动物他都没法猎取充饥,只好一路摘着苦辣的仅有一点儿水分的泽地浆果,捞捕着水潭里偶尔发现的几条小鱼吃。但是可吃的东西是这样少,他终于饿得半死了。他抛弃了沉重的金子,用破毡裹脚走路,满身都是创伤。最后,他完全不能直立起来了,只好在荒原里爬行。就在这危险的关头,他发现附近来了一头病狼,眼睛蒙眬充血,发着鼻塞声和咳声,没精打采地露出牙齿,显然是病得很厉害了。这时候人没有力量杀死狼,狼也没有力量咬死人,于是就展开了一幕奇特的搏斗:一个爬着的病人,一头跛腿的病狼,各自拖着它们快死的躯体穿过荒地,彼此互相猎取着对方的生命。人的生命的火焰此刻随时都可能熄灭,但凭着他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最后他昏迷过去了,而当狼拼命地把牙齿咬进他的肉体时,人又重新振作起来,他没有充分的力量把狼扼死,但是他紧贴着狼的喉咙咬去,当他嘴里满是狼毛的时候,一股暖暖的狼血的细流终于凭他的意志流进口里了。
(1)《热爱生命》的作者是        。这篇短篇小说内容讲的是                   
(2)列宁为什么赞美、推崇《热爱生命》这篇文章?
                                                                          
(3)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来看,《热爱生命》与课文《花的勇气》有一个共同点,请问这个共同点是什么?
                                                                              
(4)《人和狼的搏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美文品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赋得永久的悔
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待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待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赡养 侍奉 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了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虽然 无论 不但)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但是 都 而且)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 从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本文所说的“永久的悔”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的母亲有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给“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中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解释。(  )(填序号)
A. 情趣;趣味 B. 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C. 表示一点新心意
(2)仔细体会画“”的句子,你觉得这个句子好在哪里?为什么?

(3)最后一句话中说“这凄凉”是“甜蜜的”是因为____________。
作者通过________的方式,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表达得非常充分。

精彩再现。(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用文中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先……再……
(2)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的是方法,理由是,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的是方法,理由是
(3)通过阅读本段,我觉得詹天佑是个的人,用“”画出这样的句子;我还觉得詹天佑是个的人,用“”画出这样的句子。

课文回放。(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文章主要围绕“杰出”和“爱国”这两个词语来写的。“杰出”的意思是,这里主要指
(2)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没有出世”的意思是,文中外国报纸的意思是
,你从中体会到
(3)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这一句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4)“火车怎样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这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通过这个方法詹天佑顺利地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画一画火车在“人”字形线路上的行进图,注意分别标清两次拉和推的火车头。
从中你体会到詹天佑是个的人。

精彩回放。(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水是野的。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1)这1自然段用________的结构方式,具体描写了索溪峪的________“野”。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3)“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________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________”。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从侧面表达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____________的心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