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和狼的搏斗
秦 牧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的回忆录中,讲到列宁在逝世之前几天,还常常要她在床旁朗诵小说给他听,听到好的小说的时候就加以赞美。列宁夫人朗诵过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内容讲的是一个疲惫不堪的施行者和一头病狼在渺无人烟的荒原里互相角逐和搏斗的情景。列宁听了很是推崇。
受到列宁赞美的杰克·伦敦的那个短篇小说,就是《热爱生命》。它较详细的内容是:
一个寻金者在北极圈里的冻土地带迷了路,他的同伴又抛弃了他。在没有粮食、没有弹药的情形下,他独自一人在荒凉的苔原上寻路。靠着仅存的几十根火柴,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癣烧开水喝。但因为只有枪杆没有子弹,见到鹿、熊、松鸡一类的动物他都没法猎取充饥,只好一路摘着苦辣的仅有一点儿水分的泽地浆果,捞捕着水潭里偶尔发现的几条小鱼吃。但是可吃的东西是这样少,他终于饿得半死了。他抛弃了沉重的金子,用破毡裹脚走路,满身都是创伤。最后,他完全不能直立起来了,只好在荒原里爬行。就在这危险的关头,他发现附近来了一头病狼,眼睛蒙眬充血,发着鼻塞声和咳声,没精打采地露出牙齿,显然是病得很厉害了。这时候人没有力量杀死狼,狼也没有力量咬死人,于是就展开了一幕奇特的搏斗:一个爬着的病人,一头跛腿的病狼,各自拖着它们快死的躯体穿过荒地,彼此互相猎取着对方的生命。人的生命的火焰此刻随时都可能熄灭,但凭着他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最后他昏迷过去了,而当狼拼命地把牙齿咬进他的肉体时,人又重新振作起来,他没有充分的力量把狼扼死,但是他紧贴着狼的喉咙咬去,当他嘴里满是狼毛的时候,一股暖暖的狼血的细流终于凭他的意志流进口里了。
(1)《热爱生命》的作者是 。这篇短篇小说内容讲的是
(2)列宁为什么赞美、推崇《热爱生命》这篇文章?
(3)从生命的意义这个角度来看,《热爱生命》与课文《花的勇气》有一个共同点,请问这个共同点是什么?
(4)《人和狼的搏斗》对你有什么启发?
熊
熊凭着粗重的吼声、笨拙的严肃和傲慢的虔诚,平步青云,当上了所有弱小动物的风纪检查官。他为所欲为,一意孤行,就像暴君一样。动物个个都怕它,谁也没有勇气觊(jì)觎(yú)它的位置,和它进行抗争。
终于有一天,正义感在狐狸身上苏醒,从此,他也在四处将风纪整顿。不过,他和熊不同,熊只想以严刑酷法提高动物们的德行;狐狸虽然也惩罚,却总是笑吟吟的,使动物们如沐春风。熊看见不入眼的事只是一味咒骂;狐狸却态度温和,循循善诱。熊只注意动物们的外表修饰;狐狸却注重动物们内心改善。在动物们的眼里,熊这儿是昏天黑地,狐狸那儿却快活光明。
读者也许马上会问:熊和狐狸都抓风纪整顿,他俩该已成为好朋友了吧?真这样就好啦!真是这样,动物风纪早就抓好了。可事实恰巧相反,倒霉的狐狸受到熊的排挤,被熊赶走了。原因是,狐狸竟敢把熊批评。
注:觊(jì)觎(yú):希望得到。
1.根据意思写相应的词语。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 )
(2)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虔诚( )傲慢( )温和( )
3.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表扬( )轻柔( )快活光明(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平步青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小动物们都喜欢狐狸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结果狐狸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傅。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交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做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角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猫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眼睁睁( )本领( )传授( )
2.读画线句子,照样子写句子。
__________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定主意,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展开想象,写一写。
猫上了树,老虎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这时,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
《草》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因这首诗受到过当时一位老诗人的赞赏和鼓励。
白居易是唐朝的大诗人,他从小就爱学习,识字很早,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十六岁时,为了求得名师指点,白居易来到京城长安。
有一天,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诗界老前辈顾况。顾况当时在京城任职,又是有名的诗人,如果能得到他的指点和推荐,日后定能有所作为。白居易把自己的诗作gōng gōng jìng jìng地递上去,顾况接过来扫了一眼,看到署名是“白居易”,就开玩笑说:“你的名字叫居易,现在长安城米价很贵,在这里居住下去可不太容易呀!”白居易一听,心里禁不住突突乱跳,心想:“他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我的诗写得不好吗?”于是xiǎo xīn yì yì地说:“请老前辈指教!”顾况并未答话,他翻开诗稿仔细地看起来,越看越感到惊奇,特别是看到《赋得古原草送别》时,竞不禁吟诵起来:离离原上草,_____________。野火烧不尽,_____________。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顾况看到这里,禁不住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他又把头转向白居易,说:“你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日后一定能成大器!你在长安居住下去是不难的,刚才的话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白居易得到顾况的赏识,心里非常高兴,学>-j写诗的劲头更大了。为了写好一首诗,他常常fèi qǐn wàng shí,反复吟诵,仔细推敲,看文字上是否贴切,音韵上是否优美,一首诗改了又改,不厌其烦。他的诗( )内容充实,( )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他每写一首诗,常常去村头、小院念给那些不识字的老婆婆听,看她们能不能听明白。( )有难懂的字眼,白居易( )马上改,直到老婆婆能听明白为止。( ),白居易的诗雅俗共赏,在社会上流传很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村夫,男女老少,都喜欢他的诗。人们把他的诗刻写在名胜古迹处,旅店酒楼里,乡镇屋墙上,甚至还传到了国外,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看拼音写词语。
gōng gōng jìng jìngxiǎo xīn yì yìfèi qǐn wàng shí
( ) ( ) ( )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赏识( )有名( )惊奇( )
4.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拍案叫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厌其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草》这首诗大家一定早就熟悉了,请你试着将文中所缺的诗句填写完整。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月亮渐渐西沉,它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1.照样子写词语。
(1)例:眼睁睁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例:十全十美(带有数字的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渐渐( )埋怨( )但愿( )
3.用直线画出中秋节夜晚苏轼心里活动的句子。
山雀
山雀飞到海边上,它夸下海口,要把大海烧枯!
全世界都为山雀这奇怪的举动不安地议论纷纷。海神的京城里挤满着吃惊的居民;鸟儿成群结队地往海边飞;森林里的野兽也川流不息地跑过来,大家都想看海水怎样燃烧,热量又有多大。在那些听到这轰动的消息的人们中间,有一个经常应酬赴宴的家伙,手里还拿着一把银汤匙,跟着第一批人来到海边。他要享受其味无穷的鱼汤。这样的筵席,连最有钱的百万富翁,也没有请他的伙计们吃过。
大家挤到一块,张大着嘴巴眺望这场奇观,他们默默地凝视着海洋,这儿那儿有人说话:“你瞧!你瞧!快看见海沸腾了!快看见海着火了!”
“不对头!海在燃烧吗?不,没有燃烧。海发烫了点儿了吗?不!甚至不烫不热呀!”
山雀吹牛夸口,结果如何呢?我们的“英雄”羞惭地逃回了它的巢。山雀闹得满城风雨,却不曾把海烧着。
倒不是要唐突什么人,我再想多说一句:事情还没有做成就吹牛夸口,的确糟糕透顶。
1.根据意思写词。
(1)(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
(2)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 )
2.在文中摘录两个表示看的词语,并自己再写两个。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怪( )吃惊( )羞惭( )的确( )
4.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从文中找到句子用“______”画下来。
5.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写话。
全世界都为山雀这奇怪的举动不安地议论纷纷: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