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 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以上语段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四幅动人画面,它们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分)
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3分)
第二自然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   )(2分)
A. 树上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果实累累,令人陶醉。
B. 闭眼想像往年的丰收景象,累累的果实怎么不叫人陶醉?
C. 陶醉于眼前的繁花春景,心驰神往,坚信未来一定果实累累。
第三段写到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古诗词中有许多写春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上下句)。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棉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选自《思维与智慧》 2013年第4期,略有改动)
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有哪两层含义。
按要求品味语言。
(1)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2)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
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⑩自然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9分)
我的叔叔于勒(节选)
⑴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⑵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⑶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⑷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⑸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⑹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⑺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⑻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⑼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⑽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⑾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⑿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⒀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文中哪几个地方表现我对于勒叔叔的亲情?请分条概括。
选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请说说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另一种生命体验
文/丁立梅
⑴快过新年的时候,我住进了上海中山医院,要动一个手术。
⑵A上海那几日,天一直低低的,要下雪的样子。雪却隐忍着,没下。从病房的窗口望过去,窗外几棵瘦瘦的树,不着一叶,枝干直指天空,在高楼的环抱之中。很多时候,我便望着那几棵树出神,想着命运的奇特,健康是赐予,病痛何尝不是另一种赐予?就像树有繁茂之日,也有萧条之时,人生多出这样的体验,或许才叫完美。
⑶同病房住着两个女的,在我进来之前,已动过手术,伤口愈合得差不多了,就快拆线了。她们念叨着回家,表情很是急切和兴奋。哎,就要坐到家里的桌子旁吃饭了!她们说。眼睛笑着,像开着两朵花。
⑷我听着,怔一怔,想她们生命中无数个日子,都在家里的桌子旁吃着饭,那时只当寻常。哪里会想到,有朝一日,这寻常的拥有,居然成为一种向往?
⑸她们见我沉默着,以为我害怕,遂安慰我说,36床,没事的,打了麻醉,你就睡过去了,什么也不知道的,一觉醒来,手术已做好了。对了,我有了一个新的称呼:36床。护士推门进来,叫,36床,量体温了!36床,该吃泻药了!两个女病友,一个是33床,一个是34床。我也很自然的,用33床与34床来称呼她们。
⑹两大泡泻药,是清理肠胃的,手术前,这是必走的程序之一。用大杯子泡着,需喝下满满四大杯。药味怪异,难以下咽。33床和34床不停鼓励我,你一口一口慢慢喝,很快就喝完了。当我好不容易喝完一大杯,她们真心为我欢喜,啊,快了,快了,你就快喝完啦。
⑺护士进来,看着我手里的杯子说,要多走动。我于是捧着水杯去走廊上走动,那儿晃动着几个女人,亦捧着水杯,企鹅般的(水灌多了,肚子撑着),左右摇摆。只一照面,就全明了,也是将做手术的。彼此笑笑,一点也不陌生地相问,你这是第几杯了?她们晃晃手里的杯子,非常高兴地说,我们这是第四杯了。心里的羡慕,蹭地一下,冒上来,哦,你们都四杯了,我才一杯呢。她们便齐齐安慰我,不急不急,慢慢来,两小时内喝完就成。
⑻水喝下,一心一意等着泻肚子,却迟迟没有动静。几个病友在走廊上又碰见了,彼此关切地相问,你泻了没?答,还没呢。或是,泻了,泻了一回了。听的人,便真心实意替对方急,怎么还没泻?或是替对方欢喜,泻了就好,泻了就好啊!人世太多的欲望,在这时,只变成渺小的卑微的一个,那就是,赶紧泻了吧。
⑼也就要进手术室了。33床和34床站在病房门口送我,轻轻拍我的肩,说,36床,别怕,没事的,睡一觉就过去了。我点点头,竟真的一点也不害怕了,一路微笑着,被推进手术室。模糊中,我听到有人说,真奇怪,她一直在笑着。
⑽B我醒来,窗外久违的阳光,如花朵一般哗啦啦冒了出来,怒放着。33床、34床披着一身的阳光,要出院了。她们到我床边跟我道别,再三叮嘱我,你一定要多喝鸽子汤啊,喝了鸽子汤,伤口长得快。又帮我掐着日子算,也快了,年三十出院,你可以到家吃年夜饭呢。
⑾是啊,年三十可以回家呢,多好多好啊。伤口的钻心疼痛,亦可以忽略了。我目送她们出门,有亲人般的不舍。一些天后,她们披着阳光的样子,还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中。C我竟有些留恋在医院的日子,在那里,人们真正怀着一颗怜悯与感恩的心,简单纯净得彷如水晶。
医院的女病友是怎样帮助我的?请分点归纳。
请你谈谈第2段划线句子A在文章抒情上的作用。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10段划线句子B的表达效果。
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⑴请你谈谈对文章第10段中加点短语“披着一身的阳光”的理解。
⑵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子C的理解。
正如文章第2段中所讲,人生的体验是丰富的,哪怕是灾难、疾病、痛苦,都会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完美。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试举一例,具体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心眼
文/张丽钧
①一进门,看见妹妹的孩子丫丫正看电视,扭脸匆匆跟我打了个招呼,就对着电视大喊起来:“拿盐!拿盐!快拿盐!”我被她的情绪感染,忙跑过去看她究竟在看什么。
②她眼睛不离开电视,快速跟我说:“中国厨师和法国厨师比赛做菜呢!80种食材,随便挑。——哎呀,急死我了!中国厨师怎么不知道拿盐呢!”跟她比着赛着急的,是现场的女主持人,她跺着脚,都恨不得帮中国厨师去抢盐了。
③我觉得有趣,便坐下来跟她一起看。
④是呢,盐乃百味之王,这个道理连读小学的丫丫都懂,你咋能不拿盐呢!终于,盐被拿走了——被法国厨师拿走了。丫丫快气疯了,主持人也急得直叹气。——咦?不拿盐就算了,你拿什么羊蝎子啊!主持人也有点绷不住了,点评道:“中国厨师刚才已经拿走了羊排,现在又拿走了羊蝎子(即羊的脊骨),这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羊蝎子骨头多,肉少,处理起来非常麻烦……”丫丫尖着嗓子叫起来:“你是灰太狼啊?眼里只有羊羊羊!缺心眼吧你?连盐都没有,看你怎么做!”
⑤眼看大桌子上的80种食材就被双方拿光了,接下来的环节居然是:强行送给对方一样食材,再强行从对方那里拿走一样食材!丫丫登时欢叫起来:“赶紧把盐拿过来!要不就没机会了!”就像听到了丫丫的命令一样,只见中国厨师稳准狠地从对方那里攫取了盐,然后,又将那倒霉的羊蝎子送给了对方。
⑥丫丫欢呼起来:“哇——这下好了!法国厨师没了盐,肯定输了!刚才急死我了,我以为中国厨师睡迷糊了。嗯,还不错,他睡半截又醒了,哈哈!”
⑦比赛结果:中国厨师完胜。
⑧我想告诉丫丫,其实,中国厨师根本就没睡迷糊!不但没睡迷糊,他比谁都清醒。他把比赛规则研究得太透彻了!在挑食材之前,他先在心里盘算好了哪样东西是我绝对离不了的,哪样东西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挑食材的时候,他让自己避开了那最想要的,却拿起了那最不想要的;到了强行交换食材的环节,他立马活了——把最想要的东西从对方手里抢过来,把最不想要的东西扔给对方。显然,这场比赛的规则中有一个陷阱,可叹的是,法国厨师只带来了手艺,没带来心眼,所以,大勺还没颠起,他已必败无疑。
但是,这些话拱到舌尖,又被我咽了回去。我怕,怕这个“斗心眼”的故事会偷走一个11岁孩子的纯真……
文中丫丫看节目很投入。请联系全文梳理出比赛中丫丫的情绪变化。
→丫丫快气疯了→
文中第8段中,为什么说中国厨师“把比赛规则研究得太透彻了”?
作者对中国厨师的行为持什么态度?从文章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试举一例进行阐述。
作者最后为什么不把事实的真相讲给孩子听?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你怎样看待这场电视厨艺大赛的赛程设置?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章。(19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①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正如高尔基所言:“文学可以帮助人了解他自己;提高人的信心,激发他追求真理的要求;在灵魂中唤起羞耻、愤怒和英勇,和卑俗作斗争,并想尽办法使人变得高尚有力,使他们能够以神圣的美的精神鼓舞自己的生活。”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像保尔柯察金、鲁宾逊、觉慧、觉民等等,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选文第①段中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4分)
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仔细阅读文章第③段,请简要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广为传诵。依据文意,用文中的某个观点简要分析这首词是如何激发读者心灵的正能量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