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必要性 |
| B.商人实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制 |
| C.工商业资本流动冲击等级秩序 |
| D.商人的土地兼并加剧农民流亡 |
斯大林在《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中写道: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矛盾极其尖锐 |
| B.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
| C.路德的宗教改革得到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
| D.路德改革的宗教在德国取得彻底的胜利 |
普罗塔哥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两者的共同之处是都体现了()
| A.人文主义 | B.自由主义 | C.理想主义 | D.个人主义 |
文学作品是时代风貌的艺术再现。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的出现,都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 A.民族经济的交流 | B.自然经济的发展 |
| C.对外贸易的拓展 | D.商品经济的活跃 |
近代著名画家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下列绘画作品中,最能体现文人画风貌的是()
A B C D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实际上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