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
|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 D.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
中国的山水画家在创作上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物我合一,这表明他们
| A.主张绘画要进行必要的内心修行 |
| B.主张绘画要专心致志 |
| C.绘画要建立在对大自然细心观察的基础之上 |
| D.追求用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 A.孟子的“仁政” | 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
| C.王阳明的“心学”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有学者认为;”国不堪贰”的尊君传统和“民为邦本”的民本传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鲜明特色。导致“尊君”和“民本”传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B.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 |
|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 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 B.朱熹 |
| C.李贽 | D.王夫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