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10日的《蒋介石日记》中写道:“三、倭寇今又反攻卢沟桥,是其不达目的不止也。四、惟我已积极进兵北上备战,或可戢其野心。……此为存亡关头,万不能失守也。动员六师北运增援。如我不有积极准备,示以决心,则不能和平解决也。”下列关于这段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 A.客观地反映了蒋介石当时的心态 |
| B.国民党奉行积极的全面抗战路线 |
| C.只有武力一途能解决卢沟桥事变 |
| D.日记不能作为历史学研究的证据 |
古代有位思想家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说:“虽草木,亦有理存焉。一草一木岂不可以格?如麻麦稻粱,甚时种,甚时收,地之肥,地之硗,厚薄不同,此宜植某物,亦皆有理。”这位思想家是
| A.朱熹 | B.王阳明 | C.顾炎武 | D.王夫之 |
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 B.君主专制的减弱 |
| C.儒学地位的提高 | D.世家大族的出现 |
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 A.孔子 | B.韩非子 | C.老子 | D.墨子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 C.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
明人吴讷说:二元世祖初克江南,畸人逸士浮沉里闾间,多以诗酒玩世。元贞、大德以后稍出。”时有诗云:“宇宙喜一统,干今兰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上述现象实际反映了()
| A.元代城市生活日益多样化 | B.江南文人政见因时局而改观 |
| C.元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化 | D.江南文人科举及第后的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