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
抗战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形势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片面抗战的结果 | 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结果 |
C.指挥失当 | D.将领贪生怕死 |
汪精卫集团与蒋介石集团最大的区别在于
A.对日政策不同 |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
C.对人民的态度不同 | D.是否与中共合作 |
蒋介石集团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的标志是
A.确定“溶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 B.制造皖南事迹 |
C.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 | D.消极抗战 |
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的方针,下列各项中与日本改变战略方针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②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③蒋介石集团加强政治独裁④抗日根据地逐渐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④ |
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反映了两党
A.对外来侵略势力的根本态度不同 |
B.对人民群众的态度不同 |
C.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
D.采用的方针和政策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