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郭沫若在1925年写了一篇题为《马克思进文庙》的小说。在交谈中,孔子发现马克思的理想社会与自己的大同理想“不谋而合”,马克思也发现自己对世界与人生的看法与孔子“完全相同”;最后,马克思慨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一个老同志!” 由此可见,郭沫若认为(   )

A.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救中国
B.马克思与孔子思想具有相通性
C.马克思主义应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D.宣传马克思主义应以孔子为旗号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它“新”在()

A.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C.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D.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②民族工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前来剪彩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在当时能让英国女王感到“荣光”的参展产品是()

A.万能蒸汽机、火车机车 B.电灯泡、电动机
C.汽车、汽轮 D.电话机、内燃机

17世纪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