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
|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
|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
|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
|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
|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
|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
|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
|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布罗代尔写道:“英国农村被纳入市场网络之中,直到19世纪初为止,它成功养活城市与工业居民点……英国农村形成国内市场的主体,而国内市场是正在起步的英国工业首先与天然的销售场所。”以下阐释与布罗代尔的这一历史叙述不吻合的是()
| A.英国工业化的天然市场只是在英国农村 |
| B.圈地运动的进行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
| C.农业的发展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 |
| D.农业经济的市场化是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条件 |
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①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③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增多④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 |
| 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其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
| 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
| 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