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江公皋传
[清]蓝千秋
江公讳皋,字在湄,号磊斋,世居桐城之龙眠山下。性敏慧,弱冠举于乡。未几,成进士,除瑞昌令。
瑞昌隶九江,负山带湖,民疲苶多盗,逋赋①日积。公至日,前令坐系凡三辈,其一竟以累死,妻子不能归,公慨然白府,身任所逋,悉罢遣前令,归其妻孥。县郭并河,岸崩壅故道, 公捐俸倡首集赀筑堤,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是时闽、楚告警,瑞昌与楚邻,奸民乘间行剽劫,吏议发兵剿,公曰:“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因勒乡堡长宣谕利害,督丁壮材勇者巡察,时刺取其渠魁②击杀之,盗遂息。
未几,迁巩昌守。时大军入蜀,道巩昌,军兴旁午③,民疲困,卒益骄悍,或窃出渔夺,无敢呵者。公行部出郊,见数骑驰突过车,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越四岁,移刺柳州。柳僻南服,俗犷悍。时新收粤西,兵留镇柳州,军中多掠夺妇女,哭泣思归。公白大府,檄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愿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明年柳帅卒饷不继士擐甲哗军门公遽出与期匝月给士卒信公稍解去。即驰书告台省趣发饷。饷应期至,军乃戢。粤西山峻削,柳尤邃险,万石离立,斤斧所不及,颇多巨木。时上方修太和殿,使者采木且及柳,柳人大恐。亡何,使者至,公即呼柳民问所产巨木地,令前导,公骑偕使者往视木。行数里,至绝巘下,山石嶙峋,木森森挺出,下临崖谷,马不能前。公解鞍,踞地稍憩,徒步邀使者登,使者有难色。公曰:“上命也,木苟可出,守臣当先以身殉。”遂短衣持筇,扶两小吏先登,使者强随之,半崖路绝,无置足所。公仰视木顾使者曰:“何如?”使者咋舌,大呼亟返,曰:“是不可取。”公曰:“木具在是,赖使者为上言不可取状。”使者遂还,奏免,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公享年八十有一,卒康熙乙未。公性廉明,故所在有声绩。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习吏事,始终洁白一节,贤达皆叹仰之。   
(有删节)
【注】①逋赋:拖欠的赋税。②渠魁:首领。③军兴旁午:军队征敛繁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仰视木使者曰顾:回头看
B.檄营帅所掠赴郡讯之籍:登记
C.使者采木及柳且:将要
D.即驰书告台省发饷趣:通“趋”,前往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江皋“所在有声绩”的一组是
①性敏慧,弱冠举于乡        ②为完久计,民号之曰“江公堤”
③时刺取其渠魁击杀之,盗遂息 ④饷应期至,军乃戢
⑤守臣当先以身殉            ⑥柳民欢呼戴上恩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皋通晓吏事,做事灵活有谋略。朝廷修太和殿,派使者来粤西山中采集巨木。江皋邀使者亲临巨木产地,其地势险要令人咋舌,使者返回后据实奏免,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B.江皋到瑞昌任县令时,当地贫困多盗,百姓长期拖欠赋税,前任县令也因此受到牵累。江皋慨然承担所拖欠的赋税,让前县令和妻儿离去;又率先捐出俸禄集资修筑河堤,造福当地百姓。
C.江皋能体谅民情。他反对发兵剿灭“迫饥寒为盗”的平民,只杀掉了贼寇首领,消除了盗患;对军中被掠夺而思归的妇女,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D.江皋处理政事冷静果决。有军人骄横凶悍,渔夺百姓,他严厉惩治,使军队不再扰民;驻柳州军队因欠饷喧哗军门,他迅速应对,设法应期发给军饷,平息了事端。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斥止验问得实,立缚送大帅斩以徇,由是兵卫肃然莫敢犯。
②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耳。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睹师赞曰:“乐羊以我之故,食其子之肉。”赞对曰:“其子之肉尚食之,其谁不食!”乐羊既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
孟孙猎得麑(ní,幼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归,至而求麑,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傅。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麑,又且忍吾子乎?”
故曰:“巧诈不如拙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遗:送
B.其御曰御:马车夫
C.曩将罪之曩:现在
D.巧诈不如拙诚诚:诚实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乐羊以我之故/但以刘日薄西山
B.余弗忍而与其母/远人不服而来之
C.其母随之而啼/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D.复召以为其子傅/知其不可而为之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楚及宋平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以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古
注释:申犀:申舟;楚国大大,名无畏,字子舟,申犀是他的儿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师将去宋去:离开
B.筑室,反耕者反:使……返回
C.寡君使元以病告病:生病
D.尔无我虞虞:欺骗

翻译画线的句子
A.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
答:
B.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小人费无忌
荆平王有臣曰费无忌,害太子建,欲去之。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无忌劝王夺。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无忌说王曰:“晋之霸也,近於诸夏;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不若大城城父①而置太子焉,以求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王说,使太子居于城父。居一年,乃恶之曰:“建与连尹③将以方城②外反。”王曰:“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对曰: “以妻事怨,且自以为犹宋也。齐晋又辅之。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王信之,使执连尹,太子建出奔。
注释:①城父:楚北境之邑②连尹:楚国官名,这里指伍奢,子胥之父。③方城:楚之险阻要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害太子建,欲去之害:嫉恨
B.而荆僻也,故不能与争僻:偏僻
C.居一年,乃恶之曰恶:诬陷
D.将以害荆,其事已集矣集:聚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以妻事怨/不赂者以赂者丧
B.王已夺之,而疏太子/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已为我子矣,又尚奚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王为建取妻於秦而美
答:
B.不若大城城父而置太子焉
答: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壮夫缚猫
(清)沈起凤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汗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xī)鼠。怀才者宜知,用材者亦宜知也。
铎曰:丙吉①问牛喘,而兵刑钱谷不对。非不对也,是不能也。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注释:①丙吉,西汉时人,任丞相时,乘车外出,见到路旁群众殴斗,死伤者横道,他若无其事,不闻不问。而见到有人驱牛行路,牛喘息不已,他便下车询问牛走了多少路,为何喘息。后来人们责备他对待这两件事的态度不恰当,他回答说:“民斗相伤,是京兆尹职权范围内的事,而现在刚刚春天,尚未大热,牛行而喘,我做丞相的负责调和阴阳,因此忧虑而问”。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投亲不值:值:盘缠
B.众皆辟易辟:退避
C.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徐:缓慢
D.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函,包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 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挟飞仙以遨游
B 而焦亦张大其词/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 焦大惭而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 知之于焦生之缚猫/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A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
答:
B于何知之?知之于焦生之缚猫。
答: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奇是一位勇士,常人不能伏虎,他却能一次击毙两虎并且擒一小虎,确有过人之神勇。但是,他用擒虎的那套办法来对付猫,就无济于事了。
B.本文从焦奇缚猫这件小事推知作为宰相的丙吉也并非什么都懂,世人认丙吉不问兵刑钱谷是他不想做,作者却认为是他不能做。
C.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能擒虎的人,不一定能缚猫;反之亦然,对于“怀材者”与“用材者”,都是有启迪作用的。
D.根据立意的需要,文章不但写焦奇擒虎,而且写焦奇缚猫;写它们的形态与动作,灵活而机敏;而焦奇的一举一动无不笨拙、粗鲁、失之用力过分,读之不禁令人捧腹,文笔极具情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
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服阕,改蒲州学正。霍、蒲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丧之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注:①墓次:服丧人的临时住处。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画地以质之父质:问
B.一切……时日之说屏不用屏:除去
C.年荒劝振劝振:鼓励振作精神
D.霍人罢市巷哭罢市:市上停止买卖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静存为要若舍郑为东道主
B.父欣然从施从良人之所
C.设里社、里谷坛君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廉吏不敢欺位卑足羞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曹端至孝和清廉的一组是()

A.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B.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C.遭艰归……服阕,改蒲州学正
诸生得人师矣
D.既丧,庐墓六年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下列叙述或评价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端读谢应芬的《辨惑编》后对佛教道教、巫婆神汉、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表现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B.曹端设里社、里谷坛,让面姓祈报收成,在我们看来仍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
C.与曹端同时在霍州讲学的李德见到曹端,离开时对曹端的学生说了一番话,赞扬曹端学识广博,是难得的人师。表明李德是个有自知之明的先生。
D.曹端去世,诸生服丧之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其原因是曹端在霍州十六载,做官时为政公廉。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译文:
(2)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