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章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长史欣恐,还走其军,不敢出故道。赵高果使人追之,不及。欣至军,报曰:“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今战能胜,高必疾妒吾功;战不能胜,不免于死。愿将军孰计之。”陈馀亦遗章邯书曰:“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蒙恬为秦将,北逐戎人,开榆中地数千里,竟斩阳周。何者?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今将军为秦将三岁矣,所亡失以十万数,而诸侯并起滋益多。彼赵高素谀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诛之,故欲以法诛将军以塞责,使人更代将军以脱其祸。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且天之亡秦,无愚智皆知之。今将军内不能直谏,外为亡国将,孤特独立而欲常存,岂不哀哉!将军何不还兵与诸侯为从,约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称孤;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章邯狐疑,阴使侯始成使项羽,欲约。约未成,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军吏皆曰“善。”项羽乃与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为言赵高。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将军计之孰:仔细、周详 B.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赐死。竟:竟然
C.项羽乃与洹水南殷墟上。 期:约定。 D.已盟,章邯见项羽而流,涕:眼泪

下列各句子中,不属于章邯背叛秦国原因的一句是              (   )

A.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 B.赵高用事于中,下无可为者。
C.功多,秦不能尽封,因以法诛之。 D.夫将军居外久,多内隙,有功亦诛,无功亦诛。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赵高三天不见长史欣,长史欣很害怕,赶紧返回部队,却不敢走时的道路,因为
他担心赵高派人追杀他。
B.陈馀给章邯分析说:赵高平素谄媚二世,受二世宠信,但秦国危急,也怕二世诛杀
他;所以赵高会利用法律杀章邯而求得自保。
C.陈馀送给章邯的信中说 “上天灭亡秦国,不愚昧的人都知道”,目的是劝章邯保全自己。
D.章邯第二次派人见项羽,想要订立盟约。项羽因为粮草不足,而最终同意结盟。

把文言文阅读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孰与身伏斧质,妻子为戮乎?
(2)使长史欣为上将军,将秦军为前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记棚民事〔清〕梅曾亮
余为董文恪公作行状,尽览其奏议。其任安徽巡抚,奏准棚民开山事甚力,大旨言与棚民相告讦者,皆溺于龙脉风水之说,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弃典礼,荒地利,不可施行。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人无闲民,地无遗利,于策至便,不可禁止,以启事端。余览其说而是之。
  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每天雨从树至叶,从叶至土石,历石罅滴沥成泉,其下水也缓,又水下而土不随其下。水缓,故低田受之不为灾;而半月不雨,高田犹受其浸溉。今以斤斧童其山,而以锄犁疏其土,一雨未毕,沙石随下,奔流注壑涧中,皆填汙不可贮水,毕至洼田中乃止;及洼田竭,而山田之水无继者。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利无税之佣,而瘠有税之户也。余亦闻其说而是之。
  嗟夫!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由前之说,可以息事;由后之说,可以保利。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
   ——选自咸丰刻本《柏枧山房全集》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览其说而是之是:对的
B.今以斤斧童其山童:用刀斧砍净山上的草木
C.及洼田竭竭:干涸
D.故记之以俟夫习民事者习:熟悉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至有以数百亩之山,保一棺之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其下水也缓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C.高田犹受其浸溉其无知,悲不几时
D.利害之不能两全也久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B.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C.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D.及余来宣城/问诸乡人/皆言未开之山/土坚石固/草树茂密/腐叶积数年/可二三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分析了棚民开垦荒山的得与失,即尽收地利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B.阻止棚民开荒的人,他们担心的是怕破坏分风水,还考虑水土流失的问题。
C.尾段“如董公之所忧”,“忧”的是不许开山种植辅助稻米的不足,容易惹出事故。
D.本文是一篇经世致用、现实性较强的论文,文字简洁,意蕴深厚,富有思辩性,其论题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丛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

⑵是为开不毛之土,而病有谷之田

⑶若无失其利,而又不至如董公之所忧,则吾盖未得其术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论盛孝章书①
孔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②所以绝交也。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孝章要为有天下之名,九牧之人,所共称叹。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③,乃当以招绝足也。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正之之术,实须得贤。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因表不悉。
[注]①本文是孔融写给曹操的一封信(曹操时为汉相),时原为吴郡太守的盛孝章已被孙策囚禁于狱四年,曹操接受了孔融的举荐,征章为骑都尉。
②朱穆绝交:指反汉朱穆作《绝交论》。表示和世俗绝交。
③道里:指长途。里,古制一百八十丈为一里,这里言其长。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零落尽殆:几乎,差不多
B.单独立孑:孤单,孤独
C.公诚能一介之使驰:奔驰
D.则孝章可致,友道可矣弘:光大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五十之年,忽已至积土成山,风雨兴
B.其人困孙氏州司临门,急星火
C.昭王筑台尊郭隗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息相吹也
D.临溺王不拯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与盛孝章友善,忧其不能免祸,于是给曹操写信,希望曹操像历史上一些能够重用贤才的人物一样,对盛孝章加以援引。
B.如果不救盛孝章,那么孔融的祖父就不会再说他有益友,并且朱穆将会与他绝交。
C.孔融认为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赞赏赞美的人。
D.孔融引用“燕君市骏马之骨”的史实,是为了说明纵然盛孝章不是绝顶人才,但招致他可以收取好贤的名望,贤人必将接踵而至。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A.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B.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C.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D.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禁/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永年矣。
⑵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⑶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7处)
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呜呼余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
(选自韩愈《游箴》有改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郑亨,合肥人。父用,请老,亨嗣职。洪武二十五年,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
燕师起,以所部降。战真定,先登,进指挥使。袭大宁,至刘家口,诸将将攻关,成祖虑守关卒走报大宁,得为备,乃令亨将劲骑数百卷旆登山,潜出关后,断其归路。急攻之,悉缚守关者,遂奄至大宁。夜帅众破郑村坝兵,西破紫荆关,掠广昌,取蔚州,直抵大同。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明年从破东平、汶上,军小河。战败,王真死。诸将皆欲北还,惟亨与朱能不可。
永乐元年,充总兵官,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亨至边,度宣府、万全、怀来形便,每数堡相距,中择一堡可容数堡士马者,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谨望。寇至,夜举火,昼鸣砲,并力坚守。规画周详,后莫能易。三年二月召还,旋遣之镇。七年秋,备边开平。
明年,帝北征,命亨督运。十二年复从北征,领中军。战忽失温,追敌中流矢却,复与大军合破之。二十年复从出塞,将左哨,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破兀良哈于屈裂河。将辎重还,击破寇之追蹑者,仍守开平。成祖凡五出塞,亨皆在行。
仁宗即位,镇大同。洪熙元年二月,颁制谕及将军印于各边总兵官。亨佩征西前将军印。在镇垦田积谷,边备完固,自是大同希寇患。宣德元年召掌行后府事。已,仍镇大同,转饷宣府。招隆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九年二月卒于镇。
亨严肃重厚,善抚士卒,耻掊克。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赠漳国公,谥忠毅。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请老,亨职嗣:继承
B.追敌中流矢却:退却
C.成祖五出塞,亨皆在行凡:凡是
D.,仍镇大同,转饷宣府已:结束

下列各项全都表明郑亨作战有谋略的一项是()
①应募持檄谕鞑靼,至斡难河②战败,收散卒,还军深州
③帅武成侯王聪、安平侯李远备宣府④为高城深池,浚井蓄水
⑤攻沧州,军北门,扼饷道东昌⑥帅卒万人,治龙门道过军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③⑤⑥

下列句子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起兵后,郑亨率所部投降。真定之战,郑亨率先登城,晋升为指挥使。
B.郑亨随军攻破东立、汶上,驻扎小河。战败,王真战死,将领们都想回去,只有郑亨没有回去。
C.郑亨常年驻守边境地区,多次跟随皇帝出征,对敌用兵方法很多。
D.作为一个将领,郑亨不仅深受部下的拥戴,而且和家人感情也非常好。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招降迤北部长四十九人,请于朝,厚抚之,归附者相属。
(2)在大同时,镇守中官挠军政,亨裁之以理,其人不悦,然其卒也,深悼惜之。
(3)妾张氏,自经以殉,赠淑人

文言文阅读
廖永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从攻江州,州城临江,守备甚固。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名曰天桥,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进中书省右丞。
从下南昌,战鄱阳湖。敌将张定边直犯太祖舟,常遇春射走之,永忠乘飞舸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又邀击之泾江口,友谅死。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拜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进至瞿塘关,山峻水急,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黎明,蜀人始觉。上下夹攻,大破之。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帝制《平蜀文》旌其功。
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追且射,定边被百余矢。被:遭受。
B.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薄:迫近。
C.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数:屡次。
D.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次:驻扎。

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
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
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⑥永忠以和未至辞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有志向,受到明太祖的称赞;在鄱阳湖大战中有功,太祖给他赐八个字。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曾经回到京城,太祖命令太子迎接他。
C.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
D.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把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2)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