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释】冬至: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从诗句内容看,诗人思家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写出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形象地描写了诗人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请找出这一诗句。
三四两句写“思家”独具匠心,请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眼儿媚
[南宋]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 超然台①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写出一位即可)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7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请简述诗歌的三、四两句所表现的内容。
这首诗歌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手法,结合相关诗句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青玉案
张榘【注】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前人评论“上阕‘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答: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
终南别业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
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
D.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 |
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