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
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
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956年
填空。
诗人从视觉、嗅觉、                     四个角度展示了大海的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大海的            之情。
在你看来,《海》一诗的形式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体现在哪个方面?请简要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切谏被贬,最后死于淮阳之事。作者做此诗时,被久放为黄州刺史。
诗歌的前两句描写出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最后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①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①原题《思归》。是作者被废斥后客居巴蜀期间所写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___ ___的景色,主要可以从____、______这两个意象中读出来。
综观全诗,寄予了诗人______之愁和______之情。
品评首联中的“滞”多重含义。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颈联锻字炼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任选其中的两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
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4分)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雷   杜运燮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
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
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
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
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
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
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
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泪,他们来了!
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
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
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了!
那就是冲破冰冻严寒的春雷欢呼声:他们来了!
1948年于新加坡

A.诗歌第二节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自然图景转向40年代中国社会的政治黑暗,以 四个'越过'表明'雷'来势的不可阻挡。
B.诗歌第三节重在表现“雷”滚滚而至的目的,并把'雷'从实写升格为一种消灭压迫和剥削的解放的象征。
C.最后一句中“冲破冰冻严寒”几个字,意在承接诗歌第一节春雷到来之前自然界的种种征兆和反应。
D.以“随着”“越过”“为着”起始的三节诗,既隐含“雷”到来时由远及近的动态,又逐步揭示了“雷”作为人民解放象征的寓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