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fù bù( )的羽毛像赤褐色的chèn shān( )。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1.看拼音,填写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1)又尖又长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浅绿色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描写翠鸟身体的颜色鲜艳时,先写_________部;后写_________部;再写_________部,顺序清楚。其中,还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翠鸟描写得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之情。
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中所描述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__,故事发生在中国的______朝。我国的________第二次出使西域,走的就是这条路。
(2)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开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美丽的大草原
我生在天津,却是在科尔沁草原上长大的。
科尔沁草原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南端,那里地势平坦,水草茂盛,是个天然牧然。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太阳高挂空中,万缕金光温柔地抚摸着群山、草原。春风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中放牧着白云。霍林河唱着欢乐的歌儿,哗哗地流向草原深处,流向天边……
春雨轻洒,草儿发芽,大地青绿一色。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草如菌的草原上,格外醒目。听,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瞧,骏马奔腾,牛羊成群。看,迎春花从睡梦中醒来了,它在微微春风中拼命摇动枝叶,摇呀摇,摇出了一朵朵金灿灿的小黄花,在青春的陪衬下,恰似一块巨大的翡翠嵌入了点点黄金。整个草原如诗如画。
夏天,一场大雨过后,草原上的各种花儿,一夜之间都绽开了笑脸。那白的如雪,粉的像霞,红的似火,黄的胜金,整个草原像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惹得蝴蝶、蜜蜂在百花丛中狂歌乱舞。哟,萨日朗花也开了,它那五片细长通红的花瓣向下弯曲着,像一盏盏红灯笼。这时,我就最喜欢和小伙伴们高举着一把把萨日朗花在草原上嬉戏。
秋天,青草枯黄,百花调零,只有野菊花开得正旺。山坡上、公路旁,那一墩墩、一簇簇的野菊花在秋风中摇曳,散发出淡淡香气。
八月中秋,第一场雪降临草原的时候,大自然告诉我们,草原的冬天来了。从此以后,鹅毛般的大雪便是草原的常客。大雪过后,山川大地一片银白,无比壮观。那没膝深的大雪给上下班的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却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诸多乐趣。我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我们的叫声、笑声,惊飞了麻雀,吓跑了寒冷。
自从我离开内蒙古之后,再也看不到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了。可我多么想你呀,美丽的大草原!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万缕金光(lǚ nǚ)奔腾(tén ténɡ)
嵌入(kàn qiàn)绽开(dìnɡ zhàn)
摇曳(ɡě yè)没膝(méi mò)
(2)词组连线。
地势平坦惊飞寒冷
冰雪融化吓跑草原
水草复苏放牧枝叶
万物茂盛流向麻雀
骏马奔腾摇动牛羊
(3)抄写本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自己仿造一句。
①运用比喻的句子:
仿照句子:
②运用排比的句子:
仿造句子:
③运用拟人的句子:
仿造句子:
(4)文章首尾呼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本文表达了作者对草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的美丽风光。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来。
(3)哪句话表达了作者的心情?用“”画出来。
(4)最后一句的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A.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被陶醉了。 |
B.作者借物喻人,为了赞美草原的美丽景色。 |
C.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
D.草原上的美景令牛马对它有了很深的感情,舍不得离去。 |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而美丽的。
蓝天下面,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平原上、山岭上、深谷里,覆盖着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的牵牛花,宝石般的蓝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
矫健的雄鹰在自由地飞翔,百灵鸟在欢快地歌唱,成群的牛羊安闲地嚼着青草,小马驹蹦蹦跳跳地撒欢儿,跟着马群从这边跑到那边。偶尔还会看到成群的黄羊,它们跑起来快极了,像一阵风。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还散落着一个个圆顶的蒙古包。牧民骑在高高的马背上,神气地挥舞着鞭子,放声歌唱:“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1)短文描写了锡林郭勒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草原不仅美丽,而且是个欢腾的世界。”这一自然段是________,起____________的作用,同时,它又是本文的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
(3)在短文中用“____”画出一个比喻句,用“”画出一个拟人句。
(4)短文第______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静态,着重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______自然段侧重描写了草原的动态,突出了草原________的特点。
(6)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
(7)短文引用了歌唱草原的歌曲作为结尾,描写草原的诗句、歌曲还有很多,把你知道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了。”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了。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了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1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是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撞人”和“吃晚饭”是__________(详写,略写),而照顾老奶奶却是__________(详写,略写)。(请从括号中选出答案填在横线上。)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