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小鼠;杂交方法: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检测该激素的方法是              。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 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这种突变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标志(记)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式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编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量与田鼠的比例关系为
(5)该研究机构还对这一地段中的蒲公英进行了取样调查,得到下表所示数据:

样方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种群密度(株/m2
3
7
15
2
4
9
8
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种群密度为6.5株/m2
B.用此方法求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应完全相同
C.再重新选一次样方,所得的结果与这次应相同 D.此方法为标志重捕法

如图所示,科研小组用60Co照射萌发的棉花种子,当代获得棕色(纤维颜色)新性状,自交I代获得低酚(棉酚含量)新性状。已知棉花的纤维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棉酚含量由另一对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两个新性状中,棕色是性状,控制该性状基因的出现是_ ▲的结果。
(2)当代棕色、高酚的棉花植株基因型是。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且该地区限制使用杀虫剂,因此可以预测未来棉花种群中,棉花纤维颜色的基因型频率最高的是
(3)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为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研究人员将I代中棕色、高酚植株连续自交,从中得到纯合棕色、高酚植株。请你利用该纯合体作为一个亲本,再从I代中选择另一个亲本,尽快地选育出抗虫高产(棕色、低酚)的纯合棉花新品种(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示)。

根据下列课本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①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 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
③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④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
⑤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⑥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⑦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在上述实验中,需要加热的实验有;需要用到显微镜的实验有
(2)实验中①酒精的作用是;实验⑤中酒精的作用是
(3)由于实验材料或试剂所限,有时候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处理错误的是

A.实验②中,用甘蔗汁代替梨汁 B.实验③中,用豆浆代替稀释蛋清液
C.实验⑤中,可用丙酮代替酒精 D.实验⑥中,用醋酸洋红溶液代替龙胆紫液

(4)实验④如果选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滴加质量浓度为0.075克/mL的胭脂红溶液(胭脂红是一种水溶性的大分子食用色素,呈红色),观察到了质壁分离现象(如下图1),则下图1中A区域的颜色为色,B区域的颜色为色。
(5)同学A做实验⑤后,绘制了甲乙丙丁四种色素在滤纸上的分离情况(如下图2),据图分析,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同学B由于研磨绿叶过程中漏加了某药品或试剂,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如下图3),该同学漏加的药品或试剂是

下图甲是某植物细胞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图乙是该植物置于密闭容器内1小时CO2的变化曲线图(标准状况)。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细胞器a是,物质④是
(2)图甲中细胞器b、c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分别是
(3)根据图乙分析,在15℃、l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5小时内光合作用固定CO2mL;A点总光合作用强度B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P点为曲线在纵轴上的交点,影响其上下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4)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以O2吸收量为观测指标,在图丙中画出该植物在密闭容器内15℃条件下1小时O2的变化曲线图。

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为了研究神经细胞里乙酰胆碱(Ach)的含量与神经细胞信息传递之间的关系,实验人员设计了以下实验:用一定的方法将轴突中原有的突触小泡除去,在图中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测量点。(E处为两神经细胞的连接处)。

(1)E处的结构称为。在轴突中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目的是
(2)上表为注入不同浓度的Ach,刺激B点后,C、D两处感受信号所用的时间。请分析回答:
①C处数据说明了。②D处数据说明了
(3)若在C和D两点的细胞膜表面安放电极,中间连接灵敏电流计。当适宜刺激作用于A点后,电流计的指针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