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拓展阅读。
做一个最好的你
路娟上小学二年级时,非常想当少先队大队长,她认为天底下没有比胳膊上戴个“三道杠”更神气的事了。可是,没有任何人去注意这个小黄毛丫头,她急得大哭了一场。
她的爸爸弄清了原委之后,问她:“现在你是什么?”“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学生。”“那就先做好手头的每件事,去做吧。”
路娟很相信爸爸的话,她认真地写作业、听课,不久就当上了小队长。她高兴地告诉爸爸:“我现在是‘一道杠’了。”爸爸说:“那就做个最好的小队长。”
路娟就这样照着爸爸的话做了,一个学期之后,路娟很快从所有的小队长中脱颖而出,顺理成章地被选为中队长。
爸爸又告诉她:“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做个最好的中队长,能不能做到呢?’’路娟很认真地点点头:“能!”
路娟上四年级的时候真的戴上了她梦想中的‘‘三道杠”。那天她是那样高兴,不光是为了自己的愿望实现了,更重要的是,她明白了一个令她受益终生的道理——做一个最好的你!
在长长的一生中,如果一个人在每件事上都尽心尽力,做了最好的自己,那他也活出了最大的意义。
世界是个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花开千朵,有玫瑰,有百合,有茉莉……不管你是什么花,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一个最好的你。
1.根据词语解释在文章找到相应的词语。
(1)比喻人的才能从众多的人中全部显示出来。   (        )
(2)形容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当然产生的结果。(        )
(3)指费尽心力。    (        )
(4)一辈子得到好处。    (        )
2.按文章内容填空。
路娟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娟上四年级时真的戴上了她梦想中的‘三道杠’。那天她是那样高兴……”
她高兴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路娟是怎样一步一步戴上“三道杠”的?请你简要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中路娟的经历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古时候,有个名叫伯牙的人,善于弹琴。当他弹到描写高山的曲调时,在旁边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多美好啊!这声音就像巍峨的泰山一样。”当伯牙弹到描写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多美好啊!这声音就像滔滔的江水一样。”伯牙听了,说:“钟子期是我的知音啊!”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他认为没有人比钟子期更懂他的音乐了。
请你根据短文的内容,理解“知音”的意义,用“知音”写一句话。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捉青虫
放学后,我们种植一组的同学,为了保护青菜的生长,一起到菜园捉虫。
走进菜园,我们一个个蹲下身子,把菜叶一片片翻过来,找了好一会儿,连一条小虫也没找到。老师看到后说:“光翻菜叶子不行,把菜心扒开看看。”听了老师的话,我轻轻地扒开菜叶,仔细查看菜心,终于找到了一条青虫。“我找到虫子了!在菜心里!”我大叫着向同学们说,接着,我马上伸手去捉,手刚刚碰着它,小青虫就蜷缩起来,把我吓了一跳。它会咬人吗?我转念一想:就是这些坏家伙,专门偷吃我们的青菜,多可恶啊!我一定要消灭它们!于是我就壮着胆子,一下把它捉住了!我把它狠狠地往地上一碾,立即结束了它的性命。
就这样,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我们把菜园里的青虫消灭了。
①写出这篇短文所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②用“//”把第二部分分成三层,并写出层意。
③在写出心理活动的句子下面画横线,并说说这些心理活动表现了小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④这篇短文是按()的顺序记叙的,重点部分是()。

阅读答题
任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他是很喜欢打靶的。有一次,他住在陕北的一个乡村里,让警卫员给他(创造、制造)一个靶子。警卫员在老乡家里找到了一张芦苇席,做成一个靶子。他问清芦苇席的来历后,马上叫警卫员送回去,他说:“我们不能随便用老乡的一点东西。”他在北京养病时,常到景山散步,他的身体不宜走远路,警卫员建议从一个较近的小门进去。这个小门前面横着一条铁丝,挂着“游人止步”的牌子。他(反对、拒绝)了这个善意的建议,说:“这是园里的制度,我们不能违反。如果(必须、需要)这样做,也得和人家商量,得到(答应、同意)。”去年,任弼时同志的妹妹从湖南到北京来看他,临走的时候,请他写一封信给湖南省委,给他丈夫介绍一个工作。他觉得这样做不合乎组织原则,断然拒绝了。
①在括号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②用“//”给这段话分层,层次间是()关系。
③这段话写任弼时同志的()件事。写出每件事的大意。
④写出中心句。

阅读答题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在这一天,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由一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她提出应该设立一个纪念日或母亲节,给这些平凡的女人一些慰藉,表达儿女们对母亲的孝思。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这种花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母亲节是个充满人间温情的节日,这一天,家里的男成员要把家务活都包下来,儿女们每人要做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即使远在异地的孩子,也要打电话向母亲表示祝贺。
时至今日,母亲节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节日,按惯例,“国际母亲节”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举行。
①根据短文,国际母亲节的日期是?
②你知道父亲节是哪天吗?再查查父亲节的来历。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二是()。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的一个奇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