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
在我的生活中,和我接触最多,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妈妈。
从我记事起,看到妈妈待人总是热情地笑脸相迎。我们家住房挤,四五口人挤在一间不到14平方米的房间里。但是,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来了客人,我总看到妈妈热情地忙着安排住处,端菜倒水,买菜做饭,从不怠慢。
妈妈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家居住条件差,看到单位里别人家先后搬进了新居,我们难免发点牢骚:“论咱家的条件,也该分房子,为什么不分给咱们!”妈妈总是对我们说:“不急,你看那些叔叔、阿姨家不是也很挤吗?这样的事要往低处看,要是大家都去争,就会给领导和工作带来麻烦。”
妈妈是个平凡的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妈妈对自己平凡的工作总是那样尽职尽责。记得我九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了,妈妈还在伏案写东西。我催她睡觉,她却说:“写完稿子再睡才能睡踏实。”
我爱我的妈妈,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妈妈这一代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给短文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分段,并写出2、3、4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精练的词语将最后一小节补充完整。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七 颗 钻 石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因焦渴而死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底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带给了母亲。母亲说:“反正我就快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1)这篇童话主要讲述了的故事。
(2)用“_____”画出小姑娘口渴想喝水的情节。
(3)本文结尾写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星星,这样的故事结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美好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姑娘躺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会做梦,会做什么样的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斯威夫特和他的《格列佛游记》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派的创始人,十八世纪英国最杰出的政论家和讽刺小说家。他父亲是定居爱尔兰的英格兰人,早在他出生前七个月就已去世。斯威夫特由叔父抚养长大,就读于著名的都柏林三一学院。在当时,担任教会的神职是穷孩子最稳妥的出路,但斯威夫特厌恶神学和那些烦琐的哲学课程,他的志趣在于历史及文学。凭着一纸表示不堪深造的“特许文凭”,他只好到母亲的远亲邓波尔爵士家去作私人秘书,处境无异于“识字的奴仆”。不久,他便以见解精辟、讽刺犀利的文章显示了才华。他的一篇揭露政府贪污行径的政论,直接促成了英法停战,以至有人称那项和约为“斯威夫特和约”。他后来虽然成了首相的亲信和女王演说词的起草人,成为别人巴结的对象,但仍以清贫为荣。
斯威夫特没有官衔,给报社审稿不取报酬;哈利首相给他写文章的奖金,被他愤而退回,声明自己不是被雇佣的文人墨客。女王及其要臣终因畏惧他的声望和讽刺文章的影响,将他逐出伦敦。他到都柏林后积极投入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接连发表了战斗性极强的文论,使英国的殖民政策不得不有所收敛。斯威夫特深受爱尔兰人民热爱,在他因匿名作品被当局悬赏缉捕时,人们保护他;在他最后一次访英归来时,人们鸣钟举火,用仪仗队簇拥他返回寓所。斯威夫特晚景凄凉,亲人去世,头晕耳聋,每逢清醒,仍执笔写作,直至七十八岁逝世。
斯威夫特的传世之作中,以《格列佛游记》流传最广,也最为各国读者所喜爱。该书通过里梅尔·格列佛船长之口,叙述了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但仔细体会,却处处揭露着英国社会的黑暗现实,并寄寓着作者的理想。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厌恶(è wù)烦琐(suǒ shuǒ)处(chǔ chù)境
收敛(liǎn liàn)缉捕(bǔ pǔ)揭露(lù lòu)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稳妥——( )志趣——( )显示——( )
清贫——( )畏惧——( )寄寓——( )
(3)给句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深:①表示在程度上超过一般,相当于“很”“十分” ②(颜色)浓
③深入;深刻 ④高深奥妙,不易理解
A.这篇文章内容太深了。( ) |
B.斯威夫特深受爱尔兰人民热爱。( ) |
C.这件裙子颜色太深了。( ) |
D.这件事情发人深省。( ) |
(4)说一说斯威夫特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然后作答。
刻 舟 求 剑
【原 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 文】:有一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用这种方法找剑,难道不是很迷惑吗?
用学习课文的方法,自读这则寓言,并说一说寓言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披荆斩棘维护和平(节选)
2003年12月10日,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运输分队60名先遣队官兵乘坐联合国专机降落在利首都蒙罗维亚罗伯茨国际机场,由于战乱未息,机场通往(住 驻)地的联合国大道无法通行,只能改乘直升机,辗转抵达营地。因公路受阻,空运来的集装箱滞留机场,长途飞行30多个小时的中国维和官兵,面临的是无水、无电、无粮的严(竣 峻)现实,条件比官兵们当初想象的更为恶劣。第二天天亮,在异国维和任务区的工作序(幕 慕)也拉开了。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沈刚锋一次次去联合国驻利军事总部请示工作,去中国驻利大使馆了解情况,去友军营地学习经验。 李建国身先士卒,带领官兵清理营院,拔荒草,砍杂树,清垃圾,填沼泽。官兵一边在近40度的高温下劳动,一边描绘不日后将在这里建起的家园。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字组词,用“____”标注出来。
(2)哪些语句描写了中国维和部队面临的困难?在文中用“”画出来。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地震中的小英雄
5.12特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发生在抗震救灾过程中那催人泪下的感人事迹,却永久地留在了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9岁半的林浩是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这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就是大灾中勇敢救出两名同龄人的少年英雄。
“别哭,我们一起唱歌!”
汶川5·12大地震发生时,小林浩同其他同学一起迅速向教学楼外转移,未及跑出,便被压在了废墟之下。此时,废墟下的小林浩表现出了与其年龄所不相称的成熟,身为班长的他在废墟下组织同学们唱歌来鼓舞士气,并安慰因惊吓过度而哭泣的女同学。“当时石板后面传来一个女同学的哭声。我就告诉她,别哭了,我们一起唱歌吧。大家就开始唱学校教的歌。最后一首《大中国》唱完后,女同学不哭了。”
两个小时后,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
_____________________
逃出生天的他没有跑,小林浩知道,班上还有几十名同学被埋在废墟之下。9岁半的小林浩没有惊慌,而是再次钻到废墟里展开了救援,经过艰难的救援,小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了废墟,交给了校长。在救援过程中,小林浩的头部和上身有多处受伤。
后来,记者问他:“好不容易才逃出来,你又爬回去,你不怕房屋再次倒塌吗?”“我怕,但我是班长!”林浩稚气的声音里透着坚定。
(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透:
A.(液体、光线等)渗透、穿透 | B.暗地里告诉 | C.透彻 | D.显露 E.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
稚气的声音里透着坚定()阳光透过树梢()
我摸透了他的脾气()这场雨下透了()
(2)这篇报道,写了两件事,请你依照第一件事,把第二件事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3)把英雄少年林浩的两件事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称林浩为“小英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