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按文后要求去做。
在我的生活中,和我接触最多,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妈妈。
从我记事起,看到妈妈待人总是热情地笑脸相迎。我们家住房挤,四五口人挤在一间不到14平方米的房间里。但是,不管春、夏、秋、冬,只要来了客人,我总看到妈妈热情地忙着安排住处,端菜倒水,买菜做饭,从不怠慢。
妈妈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我家居住条件差,看到单位里别人家先后搬进了新居,我们难免发点牢骚:“论咱家的条件,也该分房子,为什么不分给咱们!”妈妈总是对我们说:“不急,你看那些叔叔、阿姨家不是也很挤吗?这样的事要往低处看,要是大家都去争,就会给领导和工作带来麻烦。”
妈妈是个平凡的国家工作人员,但是妈妈对自己平凡的工作总是那样尽职尽责。记得我九岁那年的一个夜晚,一觉醒来,已是深夜两点多钟了,妈妈还在伏案写东西。我催她睡觉,她却说:“写完稿子再睡才能睡踏实。”
我爱我的妈妈,从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妈妈这一代知识分子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给短文加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分段,并写出2、3、4自然段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精练的词语将最后一小节补充完整。
课外类文阅读。
别了,我爱的中国!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我倚在高高的船栏上,看着船渐渐地离岸了,船和岸之间的水面渐渐地宽了。我看着许多亲友挥着帽子,挥着手,说着“再见!再见!”我听着鞭炮劈劈啪啪地响着,我的眼眶湿了,我的眼泪已经滴在眼镜面上,镜面模糊了。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船慢慢地向前驶着,沿途停着好几只灰色的、白色的军舰。那,那不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那是帝国主义的军舰。
当我归来的时候,我希望这些帝国主义的军舰都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悬挂着我们的国旗的伟大的中国舰队。如果它们那时候还没有退出中国海,还没有被我们赶出去,那么,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以更勇猛的力量,去驱逐它们,毁灭它们!
这是我的誓言!
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
(1)“悬挂”的“悬”字是__________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__画。“悬”字有下面三种解释:①挂念;②抬;③挂。在“悬挂”中应是第____________种解释。
(2)在文中用“____”画出“我”看到了什么,用“”画出“我”听到了什么,用( )画出“我”想到了什么。
(3)全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来写的,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课内语段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用“∥”将这个语段分为三层,并写出第二层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____________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敌人伤亡惨重。
(3)根据五位壮士的特点填表。
(4)“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一边痛击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是为了_______________。他们拖住敌人,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问题来读书。
《狼牙山五壮士》是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寻找恩人
成新平
当年五勇士跳下悬崖,有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树枝挂住,绝处逢生。葛振林究竟被谁所救,这曾经是个“谜团”。直到1 986年9月,这个“谜”才得以揭开。
那年,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落成典礼在狼牙山峰顶隆重举行。数千群众参加了庆典,葛振林戴着大红花,也应邀出席。
伫立在圣洁的纪念塔前,葛振林抚今追昔,思绪万千。因为他是此次典礼的中心人物,不少记者拿着相机、话筒对准他:“请问葛老,当时你跳下崖后,是谁救了你?…”“我不记得了,只记得是个普通老百姓。”
“那你现在找得到不?”
“我现在找不到了。”提起恩人,葛振林就愧疚万分,“人家救了俺,为啥连名字也不问呢?”他时常念叨着。当年狼牙山跳崖遇险,若不是恩人深夜援救,在山中呆一夜,不昏死,也会被狼吃掉,救命之恩难忘呀!
那天,葛振林等人跳崖之后,他和宋学义被一棵大树挂住,浑身鲜血淋漓,后来被一个老百姓发现,把他们从树上救了下来,并连忙送到棋盘陀古庙抢救,是一位老道人用神秘的古方将他俩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
提起那段非凡的往事,葛振林记忆犹新:“休养了几天,伤好了,我们就要找部队去。当时1 9岁的恩人也要跟着我们,我说不行,你回家吧。他却依依不舍,跟着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直到我们生气了,他才回去。第二天我们找到了部队……就这么分开了,分开了一直找不到……”
刚好他的恩人余药夫也正在场,他指着那条羊肠小道问葛老:“你还记得吗?我送你下山就是沿着这条小路下去的……”
葛振林欣喜万分。他那失散45年的恩人终于找到了!两人展开双臂,情不自禁地拥抱在一起,任热泪长流。
◆读一读,填一填。
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是相隔45年以后在找到当年的救命恩人的。
◆为什么说葛振林和宋学义是绝处逢生?
◆摘录文中写葛振林心情变化的词语。
读句子,说说这些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 )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
◆胡德才和胡福林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瞄准敌人射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