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故乡的榕树
故乡房屋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的榕树,以它们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
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我们都称它为“驼背”。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一段树心被烧空了,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它昂着头,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很远很美的地方去……老榕树不为生活的磨难屈服,顽强地生长。
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于是有天夜里,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大雨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老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相信他说的话。
三十年过去了,听说那棵“驼背”榕树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完了自己生命的历程。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都已长大成人。那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只有榕树旁的溪水,还在汩汩流淌吧?
故乡的榕树呀……
1.选择正确的读音。
遮(zhē zē)蔽 茂盛(shèng sèng) 劈(bī pī)开 暴(pào bào)发
苍老(cāng chāng) 奇(qǐ qí)异 浓(lóng nóng)密 浇(jiāo jāo)熄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前进——( ) 直立——( ) 苍老——( ) 顽强——(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短文回忆了关于大榕树的( )件事情,包括我和小伙伴( ),老人讲的关于( )的传说,以及大榕树( )的命运。
4.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相信老人讲的传说是真的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全文,你能看出来作者在大榕树身上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华罗庚》,回答问题。
华罗庚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经过反复核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是在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希望您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见完全正确,他很有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宣读了这封信,写信的青年也被邀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根据下列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①、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相符。()
②、改正已发表的谈话或文章中有关内容的错误。()
③、不停地称赞。()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普通()错误()
(3)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陈景润是一位
。
(4)读第三自然段,“明珠上蒙上了一粒微尘”中“明珠”指;“一粒微尘”指。
(5)用“√”标出下面正确的答案。
①、本文歌颂了华罗庚虚心接受批评,善于发现人才的精神。()
②、本文赞扬了陈景润钻研学问,认真严密的精神。()
③、本文赞扬了陈景润敢于向专家提意见的精神。()
阅读《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片段,回答问题。
叶老先生见了我,象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chēng chèn)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mó mú)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
(2)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3)用“~~”划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
(4)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划下来。
(5)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意义非凡的原因是。
(6)“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①、爬山虎的颜色很绿,让人难以忘怀。
②、叶圣陶先生接见我,教诲我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刻苦写作。
(7)你喜欢叶圣陶先生吗?为什么?
。
短文《人醉画图中》
明清之际,浙江仁和县出了个小才子,叫毛先舒。他从小就很聪明,智慧超人。
8岁那年,他父亲带他去杭州,游览西湖。一般的孩子见了山,见了水,就只知道贪玩了,毛先舒可不是这样。
在堤边走着走着,父亲一回头找不到孩子了。再一看,毛先舒正坐在堤边上沉思呢。父亲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要做一首诗。父亲很惊喜,说:“好,你做吧,我在这里陪着你。”
毛先舒说:“我已经做出来了。”说完,便念道:“杨柳千条绿,桃花万树红。船行明镜里,人醉画图中。”
他父亲高兴极了,更加注重培养他。后来毛先舒10岁就能写手好文章,18岁便著出了第一本诗集《白榆堂诗》。
(1)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字义,在()上面打“√”。
明清之际
①交界或靠边的地方()②彼此之间()
③时候()④当,适逢其时()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思——() 惊喜——()培养——()
(3)用“——”画出毛先舒8岁时写的诗,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答:
(4)分别给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选择主要内容,在括号中画“√”。
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①明清之际,浙江出了个小才子。()
②小才子毛先舒从小就很聪明,智慧超人。( )
第五自然段:主要内容:
①毛先舒的父亲高兴极了,更加注重培养他。()
②毛先舒在父亲培养下,18岁出了第一本诗集。( )
(5)读了《人醉画图中》这篇文章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片段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黄昏的到来。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我非常庆幸,自己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chēng chèn)楷模的大作家。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mó mú)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我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1)给文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划上“——”。
(2)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一对近义词。(仿佛 )——( 如同 )
(3)用“~~”划出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比作。
(4)从以上片段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位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划下来。
(5)作者认为“15岁时的那个夏天意义非凡”,“非凡”的意思指,意义非凡的原因是。
(6)“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①爬山虎的颜色很绿,让人难以忘怀。
②叶圣陶先生接见我,教诲我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刻苦写作。
(7)你喜欢叶圣陶先生吗?为什么?
。
课文回眸室。
(1)张国强同学遇到的麻烦是__________
柯岩通过自身的经历告诫他_________
(2)读了本文,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本文,我知道写信的格式:
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署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