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语段阅读。
开始练习的时候,飞卫对纪昌说:“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在文中找出表示“看”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纪昌练习眼力的句子用“ ”画出来。从中可以看出纪昌学习的________和________。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连线台。
师:魏格纳的奇妙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做了些什么?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魏格纳发现了什么重要证据,证明他的假想是正确的?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魏格纳重大的发现靠的是什么?
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青霉素的发现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类一直未能掌握一种能高效治疗细菌性感染且副作用小的药物。当时若某人患了肺结核,那么就意味着此人不久就会离开人世。为了改变这种局面,科研人员进行了长期探索,然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却源自一个意外发现。
亚历山大·弗莱明由于一次幸运的过失而发现了青霉素。在1928年夏弗莱明外出度假时,把实验室里在培养皿中正生长着细菌这件事给忘了。3周后当他回实验室时,注意到一个与空气意外接触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团青绿色霉菌。在用显微镜观察这只培养皿时弗莱明发现,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此后的鉴定表明,上述霉菌为点青霉菌,因此弗莱明将其分泌的抑菌物质称为青霉素。然而遗憾的是弗莱明一直未能找到提取高纯度青霉素的方法,于是他将点青霉菌菌株一代代地培养,并于1939年将菌种提供给准备系统研究青霉素的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生物化学家钱恩。
通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实验,弗洛里、钱恩终于用冷冻干燥法提取了青霉素晶体。之后,弗洛里在一种甜瓜上发现了可供大量提取青霉素的霉菌,并用玉米粉调制出了相应的培养液。弗洛里和钱恩在1940年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他们给8只小鼠注射了致死剂量的链球菌,然后给其中的4只用青霉素治疗。几个小时内,只有那4只用青霉素治疗过的小鼠还健康活着。“这真像一个奇迹!”弗洛里说道。
此后一系列临床实验证实了青霉素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疗效。青霉素之所以能既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原因在于青霉素所含的青霉烷能使病菌细胞壁的合成发生障碍,导致病菌溶解死亡,而人和动物的细胞则没有细胞壁。但是青霉素会使个别人发生过敏反应,所以在应用前必须做皮试。在这些研究成果的推动下,美国制药企业于1942年开始对青霉素进行大批量生产。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到1944年,药物的供应已经足够治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盟军士兵。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为什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霉素是怎样被发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霉素为什么对链球菌、白喉杆菌等多种细菌感染的疾病有疗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阅读吧。
河马天堂的危机
卢安瓜河谷,位于非洲中南部的赞比亚草原上,因为这里气候温和,水草丰美,非常适合河马生存,因此,这里被称为河马的天堂。
河马是智商很高的动物,它们之间也在传递着信息,渐渐地,生活在草原各处的河马得到讯息后,都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繁衍后代,这让卢安瓜河谷成为赞比亚草原上河马最密集的地方。令河马们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片安居乐业的天堂,在某一天里竟会变成地狱。草原上是雨季与旱季交替的,每隔若干年的一个旱季,就会有一场炭疽疫像魔鬼一样横扫整个卢安瓜河谷。河马们开始一个个染病死去,而死去的河马又成了新的传染源,空气中,水源里,到处都是炭疽热病菌,这让大量的河马染病死去。 劫难过后,河马所剩已寥寥无几。
对于河马来说,炭疽热是一种恐怖的瘟疫,但事实上,引发这场瘟疫的元凶,恰恰是它们自己。
河马是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它们的大嘴每天就要吃掉大约 40公斤的草。虽然雨水充沛的季节,湖泊与河流附近不乏食物,但是干热季节到来的时候,植被就开始变得稀少,河马们开始食不果腹。特别是一个区域内有数量过多的河马时,草场会被过度的啃食。草吃光了,饥饿的河马不得不拱食泥土里的草根,这使潜藏在泥土中的炭疽热病菌被大量暴露出来。炭疽热孢子在干热的环境中迅速分裂扩散,飞扬在空气中,积聚在仅存的水源里,于是大批河马被病毒感染了。
正是河马过份地向自然索取,才使卢安瓜河谷从河马天堂变成了河马的地狱。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
食不果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家落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引发这场瘟疫的元凶,恰恰是河马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河马的天堂为什么会变成地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睡姿百态
动物休息或睡觉的姿势,千姿百态。
江河湖海里的鱼儿要睡觉。金鱼缸里的金鱼,无论在游动或者静止的时候,总是睁大着眼睛,好像它们从来不睡觉似的。其实,鱼因为大多数没有眼睑,没法闭上眼睛睡觉。
蛇有透明而连续的眼睑,是睁着眼睡觉的。乌龟也要睡觉,当它匍匐不动时,也就进入了梦乡。
蝙蝠的睡眠很怪:后肢勾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面睡觉。这种睡法比躺着睡更好,一遇敌害来侵犯,就能迅速地鼓翼起飞,又快又安全。
猩猩的睡态同人相似。野生的猩猩平时在树枝搭成的窝上睡,动物园的猩猩靠墙睡,头下垂到靠近膝盖,狒狒喜欢把树木当作椅子坐在那里睡,猴子睡不香甜,一有声响立即醒来。
动物睡觉也是一种休息,可以使全身的肌肉松弛下来,呼吸,循环,消化和排泄等器官的工作节奏变慢,使疲劳渐渐消除。
(1)睡眠对动物有什么作用?
(2)在文中画出描写动物睡觉的句子。
快乐阅读吧。
豆 花 树 下
豆花儿很茂盛,那绿莹莹的心形叶片,一簇簇,一蓬蓬,密密地在门前撑起了一把大绿伞。站在那绿伞下抬头望去,阳光和天空隐藏到豆叶外面,透过绿叶的缝隙,变成了细碎的斑点,很像万花筒里的景象,闪烁迷离,变幻莫测。
那绿色的豆阴里,是一个很热闹的世界。
花脊背的瓢虫在爬进爬出;蓝色硬壳的甲虫在横冲直撞;毛茸茸的小蜜蜂,在花朵上飞起飞落,忙个不停;蝴蝶一般要等太阳出来,晒干了雾露,才会慢吞吞地打开五彩的翅膀,袅袅婷婷地飞舞在花间。有时能在豆叶下发现几条小青虫,肉滚滚的,满不在乎地在叶片上爬,饿了,张口就咬,把叶子咬出一个个小圆孔。等你去捉它,它就变成了豆叶的颜色,怎么也找不着了。
冷不防会有个尖尖的小脑袋从叶丛中伸出来,眼珠滴溜溜地转着吓你一跳,那是松鼠;爱热闹的小山雀完全把这里当成了小树林,脚爪一攀着柔软的枝叶,就迫不及待地唱起来:“嘀里嘀里……”那鸣叫声像豆粒滚落般清脆悦耳。
清晨,那些湿漉(lù)漉的花枝下,还活跃着一种通体透明的小蜥蜴,细小的脚爪,莹润的身子,像大滴晶亮的露珠,映出了满身的彩虹。见了人,它就逃得飞快。
有一天,突然搬来了一窝蚂蚁,它们在豆树下安了家。一大家子,排了长长的队伍,搬这搬那,忙得不可开交。就连平日里躲在屋里,令人讨厌的草鞋虫,也会爬到豆树下,灰扑扑地在豆叶下探头探脑,人影一过就急急忙忙躲起来……
最禁不起诱惑的是孩子们,上课时眼睛老往窗外瞟(piǎo),眸(móu)子里映着浓浓的绿。坐在窗旁的孩子,趁我不注意,一会扯片豆叶,一会掐朵豆花,嗅着,看着,偷偷夹在课本里。这一大蓬的豆树也是孩子们隐蔽的小天地。有时听见呢呢喃喃的说话声,压低嗓门儿的窃笑声,扒开豆叶一看,三两个孩子正藏在里边聊天呢,见了人就满脸的笑。
(1)“(蚂蚁)一大家子,排了长长的队伍,搬这搬那,忙得不可开交。”这句话写出了蚂蚁________的特点。
(2)找到三处描写小动物见到人就躲开的句子,用“”画出来。
(3)豆花树下,不仅因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的活动而“热闹”,还因为有了_______,显得更加热闹。他们可以在花树下______、______、________,快乐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