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我国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议: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
材料三:2014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该地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
(1)指出材料一中图1与图2反映的经济信息与问题。
(2)结合材料一、二,简要说明我国重视消费对GDP贡献率的经济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4)结合材料三,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何作用?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因此,我们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1)结合材料,分析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依据。(14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然而2013年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这次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而且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私下排污,使得雾霾加剧。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我国政府在大气污染的治理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功能的缺失,如对于相关排污企业监管不严,标准过低,执法不严,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
材料二
为治理雾霾,建设“美丽中国”,某市委市政府在积极行动。2013年11月3日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共商治“霾”大计,11月21日,在市中心广场上向市民免费发放防“霾”10条小计策及少开私家车的倡导单,在市政府网站上面向广大市民设立公开征求治“霾”意见栏,加强对电厂、集中供热中心及市炼钢厂等“排污大户”的监管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简要分析我国雾霾出现的原因?为了建设“美丽中国”,请为政府防治雾霾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该市委市政府治“霾”措施的合理性。
(8分)《人生路上有沉潜》--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纪录片《深蓝》展示,企鹅在将要上岸之时,要从海面潜入海中,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飞出一道弧线,落于陆地之上。
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沉潜绝非沉沦,而是勇敢、智慧、自强。如果我们在困难面前能沉下气来,不被“冰棱”吓倒,不被浮华迷惑,专心致志,自强不息,积聚力量,并抓住恰当的机会反弹向上,毫无疑问,我们就能成功登陆!反之,总是随波浮沉,或者怨天尤人,注定就会被命运的风浪所玩弄,直至精疲力竭。
结合上述材料,从“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角度看,我们可以从“沉潜”中学到什么道理?
为了抵御钱塘潮造成的灾害和开发利用钱塘潮旅游价值,钱塘江沿岸地区加强江堤建设,设置观潮景点,加上现代气象预报日益精准,可以准确预报潮头几时几分达到什么位置,因此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提升了知名度,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双赢”的原因。
高考牵动中国的千家万户。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高考制度有利有弊,在施行了20多年后,终于迈出了改革的步子。2003年,各省开始自主命题,广东模式、上海模式、浙江模式等多种改革方式应运而生,这些模式较以前有明显的创新进步,但仍然是有利有弊,社会要求继续改进。近几年,上海、广东等地开始放弃它们有个性的高考方式,转而参考大多数省市实行的“3+综合”模式,但是“3+综合”模式得到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选择一种什么样的高考制度,既能公正又能公平,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业身心,又有利于选拔人才,仍然是全体国人要努力探索的大事。
结合材料, 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