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贱而后尊者乎?”
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含义。(3分,每小题1分,)
(1)书未    (2)使者不     (3)岂贱而后尊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沆少好学,器度宏远,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相府召试约束边将诏书,既奏御,太宗甚悦,命直史馆。雍熙三年,太宗谓宰相曰:“李沆、宋湜,皆嘉士也。”即命中书召试,并除右补阙、知制诰。沆位最下,特升于上。四年,与翰林学士宋白同贡举。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入翰林为学士。
会契丹犯边,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师肃然。真宗还,沆迎于郊,命坐置酒,慰劳久之。真宗问治道所宜先,沆日:“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等是矣。”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沆对曰:“佞言似忠,奸言似信,至如卢杞蒙蔽德宗,李勉以为真奸邪是也。”真宗曰:“奸邪之迹,虽曰难辨,然久之自。”
一夕,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其议遂寝。帝以沆无密奏,谓之曰:“人皆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沆为相,王旦参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能坐致太平,得优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主少年,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沆没后,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纳款,遂封岱祠汾①,大营宫观,蒐②讲坠典③,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识之远,叹曰:“李文靖真圣人也。”遂谓之“圣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将朝,疾作而归,诏太医诊视,抚问之使相望于道。明日,驾往临问,赐白金五千两。方还宫而沆薨,年五十八。上闻之惊叹,驾再往,临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不享遐寿!”言终又泣下。废朝五日,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
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为信倚如此。
(节选自《宋史•卷二八二•列传第四十一》)
【注】①封岱祠汾:封泰山、祭汾阴。②蒐:(sǒu),同“搜”。③坠典:指已废亡的典章制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同贡举知:执掌 B.然久之自败:失败
C.沆待将朝漏:计时工具,引申为时间 D.驾再往趣:急忙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沆受真宗皇帝“信倚”的一组是()(3分)
①沆位最下,特升于上②谤议虽众,而不归咎于沆
③真宗北幸,命沆留守④其议遂寝
⑤李文靖真圣人也⑥李沆尝言其非君子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李沆忠良纯厚,始终如一,为理政事,经常宵衣旰食,因此深得皇帝的器重。
B.李沆有先识之远,他当初预言之事后来大都出现,王旦惊叹其为圣人,称其为“圣相”。
C.李沆襟怀坦荡,公事公办,素来看不起那些常进密奏的奸佞之人。
D.李沆担心真宗正值年轻,血气方刚,不让他知道天下诸事艰难,就会纵情声色犬马,或者劳民伤财。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帝尝语及唐人树党难制,遂使王室微弱,盖奸邪难辨尔。
(2)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效尤?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克敬,字叔能,大宁人。既仕,累迁江浙行省照磨,寻升检校。调奉议大夫、知顺州,以内外艰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监倭人互市。先是,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大敌。克敬至,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有吴人从军征日本陷于倭者,至是从至中国,诉于克敬,愿还本乡。或恐为祸阶,克敬曰:“岂有军士怀恩德来归而不之纳邪!脱有,吾当坐。”事闻,朝廷嘉之。番阳大饥,总管王都中出廪粟赈之,行省欲罪其擅发,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都中因得免。拜监察御史,寻迁左司都事。
泰定初,出为绍兴路总管,郡中计口征盐,民困于诛求,乃上言乞减盐五千引。行省檄克敬抽分舶货,拗蕃者例其货,商人以风水为解,有司不听。克敬曰:“某货出某国,地有远近,货有轻重,冒重险,出万死,舍近而趋远,弃重而取轻,岂人情邪!”具以上闻,众不能,商人德之。擢江西道廉访司副使,转两浙盐运司使,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明年,擢湖南道廉访使,调海道都漕运万户。是岁,当天历之变,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克敬以谓:“脱其常年而往返若是,信可罪。今蹈万死,完所漕而还,岂得已哉!”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省臣从之。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坠马,居吴中养疾。
元统初,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请罢富民承佃江淮田,从之。松江大姓,有岁漕米万石献京师者,其人既死,子孙贫且行乞,有司仍岁征,弗足则杂置松江田赋中,令民包纳。克敬曰:“匹夫妄献米,徼名爵以荣一身,今身死家破,又已夺其爵,不可使一郡之人均受其害,国用宁乏此耶!”具论免之。
(选自《元史·王克敬传》,有删改)
【注】①内外艰:父母丧事。②诛求:强制征收。③抽分舶货:向从海外运货来贸易的人抽税。④拗蕃:违背货运规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严兵自卫,如大敌待:抵御
B.脱有,吾当坐衅:事端
C.拗蕃者例其货籍:户籍
D.众不能,商人德之夺:改变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王克敬“为官尚宽”的一组是(3分)
①悉去之,抚以恩意②诉于克敬,愿还本乡
③脱有衅,吾当坐 ④首减绍兴民食盐五千引
⑤乃请令其计石数,附次年所漕舟达京师
⑥入为吏部尚书,乘传至淮安

A.②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一个从军征讨而身陷日本的吴人随日本商人来到中国,希望回到家乡,王克敬极力主张接纳他。
B.番阳出现严重饥荒,王都中擅自取出官仓粮食救济饥民,王克敬为他辩护,都中因此得以免罪。
C.王克敬外任绍兴路总管时,郡中按人口征盐,百姓被强制征收弄得贫苦不堪,王克敬请求减少上交盐额。
D.元统初年,担任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时,王克敬请求富民租种江淮农田,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克敬曰:“番阳距此千里,比待命,民且死,彼为仁,而吾属顾为不仁乎!”
(2)海漕舟有后至直沽者,不果输,复漕而南还,行省欲坐罪督运者,勒其还趋直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责楼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①汉使:“大兵方至,王苟不教匈奴,匈奴使过至诸国,何为不言?”王谢服,言:“匈奴使属过②,当至乌孙,道过龟兹。”介子至龟兹,复责其王,王亦服罪。介子从大宛还到龟兹,龟兹言:“匈奴使从乌孙还,在此。”介子因率其吏士共诛斩匈奴使者。还奏事,诏拜介子为中郎,迁平乐监。
介子谓大将军霍光曰:“楼兰、龟兹数反覆而不诛,无所惩艾。介子过龟兹时,其王近就人,易得也,愿往刺之,以威示诸国。”大将军曰:“龟兹道远,且验之于楼兰。”于是白遣之。
介子与士卒俱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至楼兰,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使译谓曰:“汉使者持黄金锦绣行赐诸国,王不来受,我去之西国矣。”即出金币以示译。译还报王,王贪汉物,来见使者。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其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来诛王,当更立前太子质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上乃下诏曰:“楼兰王安归尝为匈奴间,候遮汉使者,发兵杀略卫司马安乐、光禄大夫忠、期门郎遂成等三辈,及安息、大宛使,盗取节印献物,甚逆天理。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其封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补侍郎。”
【注解】①遮杀:堵截杀害。遮,拦阻,拦住。②属(zhǔ)刚刚,恰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是龟兹、楼兰皆杀汉使者尝:曾经
B.于是遣之白:禀告(皇上)
C.介子与士卒俱金币赍:携带
D.当更立前太子在汉者质:质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介子骏马监求使大宛还矢先王,而告成功
B.匈奴使乌孙还时至轩中,余问古事
C.愿往刺,以威示诸国项王瞋目而叱
D.其封介子义阳侯庖丁文惠君解牛

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B.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C.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D.介子与坐饮\陈物示之\饮酒皆醉\介子谓\王曰天子\使我私报王\王起随介子入帐\中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之\刃交胸\立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介子认为龟兹、楼兰杀害汉朝的使者,有损大汉的威严,于是在元凤年间,以骏马监的身份请求出使大宛,依照诏令指责楼兰、龟兹国。
B.介子到了楼兰,以事实为依据指责楼兰王教唆匈奴杀害汉朝使者,楼兰王谢罪表示顺服。
C.介子路过楼兰时,发现楼兰王对身边的人没有防范之心,容易得手,于是请求前去刺杀他,想以此展示国威。
D.介子刺杀楼兰王分设计诱惑、秘密会谈、实施刺杀三个阶段,刺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胆识。

(早读材料)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师说》)则:却
B.州司临门,急星火。(《陈情表》)于:比
C.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代指三军将士
D.项王曰:“沛公在?”(《鸿门宴》)安:哪里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楼兰王意不亲介子,介子阳引去,至其西界
译文:
(2)遂持王首还诣阙,公卿将军议者咸嘉其功。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陈球字伯真,下邳淮浦人也。球少涉儒学,善律令。阳嘉中,举孝廉,稍迁繁阳令。
(2)复辟公府,举高第,拜侍御史。是时,桂阳黠贼李研等群聚寇钞,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太尉杨秉表球为零陵太守。球到,设方略,期月间,贼虏消散。而州兵朱盖等反,与桂阳贼胡兰数万人转攻零陵。零陵下湿,编木为城,不可守备,郡中惶恐。掾吏白遣家避难,球怒曰:“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复言者斩!”乃悉内吏人老弱,与共城守,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贼复激流灌城,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相拒十余日,不能下。会中郎将度尚将救兵至,球募士卒,与尚共破斩朱盖等。
(3)光和元年,迁太尉,数月,以日食免。复拜光禄大夫。明年,为永乐少府,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
(4)初,郃兄侍中鯈,与大将军窦武同谋俱死,故郃与球相结。事未及发,球复以书劝郃曰:“公出自宗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岂得雷同容容无违而已?今曹节等放纵为害,而久在左右,又公兄侍中受害节等,永乐太后所亲知也。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以次收节等诛之。政出圣主,天下太平,可翘足而待也。”又,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出为步兵校尉,亦深劝于郃。郃曰:“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纳曰:“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郃许诺,亦结谋阳球。
(5)球小妻,程璜之女,璜用事于宫中。节等颇得闻知,乃重赂于璜,且胁之。璜惧迫,以球谋告节,节因共白帝曰:“郃等常与藩国交通,有恶意。数称永乐声势,受取狼籍。步兵校尉刘纳及永乐少府陈球、卫尉阳球交通书疏,谋议不轨。”帝大怒,策免郃,郃与球及刘纳、阳球皆下狱死。球时年六十二。
(选自《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月间,贼虏消散期:满一个(月)
B.乃悉内吏人老弱内:辖内,管辖的范围里
C.乃潜与司徒河间刘郃谋诛宦官潜:暗中
D.尚书刘纳以正直忤宦官忤:触犯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数月,以日食免球复以书劝郃曰
B.而久在左右可翘足而待也
C.远射千余步,所杀伤众永乐太后所亲知也
D.璜用事于宫中乃重赂于璜,且胁之

下列句子中,能够表现陈球“善用计谋”的一组是()
①球少涉儒学,善律令②陆梁荆部,州郡懦弱,不能禁
③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发之 ④球辄于内因地势反决水淹贼
⑤位登台鼎,天下瞻望,社稷镇卫⑥今可表徙卫尉阳球为司隶校尉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翻译下面的三句。(12分,每句4分)
(1)太守分国虎符,受任一邦,岂顾妻子而沮国威重乎?
(2)凶竖多耳目,恐事未会,先受其祸。
(3)公为国栋梁,倾危不持,焉用彼相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放休息,众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皖城,图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侍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晋书·王浑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淮北军事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B.时州兵并放休息,众一旅裁:通“才”,仅仅
C.吴人大皖城佃:耕作,引申“屯田”
D.论者其谦而识体美:赞美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
①浑沈邪有器量
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
③宣布威信,前后降附甚多
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
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
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
译文:
(2)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