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顾:回头看 |
B.旦日视其书,旦日:第二天 |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布衣:平民百姓 |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若:假若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乃为装遣荆轲 |
B.常从人寄食饮张良是时从沛公 |
C.直堕其履圯下吾其还也。亦去之。 |
D.父以足受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并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
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 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3分)
(2)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蒲伏。(3分)
(3)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李绩,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将军。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绩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绩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蔡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绩右武侯大将军。及李密反叛伏诛,绩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绩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绩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绩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绩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绩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绩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绩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绩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 (选自《贞观政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具:准备 |
B.寻为窦建德所攻寻:不久 |
C.陷于建德陷:拘捕 |
D.绩雪涕致辞雪:擦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
B.岂不胜数千里长城也? 徐绩感德推功,实纯臣也 |
C.附属籍于宗正 齐人勿附于秦 |
D.礼成,释服而散 |
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B.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 镇 抚 边 境/惟 远 筑 长 城 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C.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 /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D.隋 炀 帝 不 解 /精 选 贤 良镇 抚/ 边 境 惟 远 筑 长 城 /广 屯 将 士 以 备/ 突 厥 而 情 识 之/ 惑 一 至 于 此 |
结合文意,请你谈谈李绩青史留名的原因。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
⑵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⑶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 贰:两个 |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
C.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过 |
D.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 |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A.范增数目项王 |
B.刑人如恐不胜 |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夜缒而出,见秦伯 |
B.大王来何操 |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
D.以其无礼于晋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
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西,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弘农郡守。从擒
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寻迁南兖州刺史。
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遣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迥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
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寻赐爵山北县男寻:不久 |
B.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戍:城池 |
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发:传达 |
D.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次:驻扎 |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②尽坑于游豫园 |
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②孝武初,以都督镇城 |
C.①盆乃以城东入②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 |
D.①孝宽知其离阻②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 |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 | B.侃奇其才,以女妻之 |
C.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 D.孝宽托以心膂。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韦叔裕是京兆杜陵人,在他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根据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 |
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了弘农郡守,并独立带兵俘虏了大将窦泰,并兼任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 |
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 |
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弱冠,会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
② 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
③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威。
④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安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憎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知识浅陋的人。 |
B.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适逢、恰逢。 |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
D.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要:求取。 |
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幸先以名告之。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B.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眄庭柯以怡颜。 |
C.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之。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D.见一少年尼僧弃艺于场,观者填溢。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①僧笑,命李试其技。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李乃解衣唾掌,如猿飞,如鸟落。④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⑤方颉颃间,尼即遽止。⑥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A.①②⑥ | B.②③⑤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然后对他进行教育,数日后,僧辞去。 |
B.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
C.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描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
D.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
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9分)
(1)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共9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擿,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注:①栅:营寨。 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
③释氏:佛教。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向:一向,平素 |
B.朝廷授此,非以为饰授:交给,授给 |
C.拜表致仕,优诏不许致仕:退休,离休 |
D.暇日犹课诸儿以学课:检查、督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睿本性慈爱的一组是()
①事继母以孝闻 ②并乡里有盛名 ③睿于故旧,无所遗惜
④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⑤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
⑥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
A.①②④ | B.②③⑥ | C.③⑤⑥ | D.①④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韦睿年少就有大志,与王憕、杜恽在乡里都享有盛名,因为过早地表现出学识才华以及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卓越才能,为梁武帝所敬重。 |
B.韦睿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观察能力,看出敌人“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于是力排众议,果断抓紧战机一举击败他们,并趁势攻下城池。 |
C.韦睿性慈爱,奉养继母,抚养侄儿胜过自己的儿子,在朝廷为人恭谨和顺,从不与人争吵,也不与其他官员争位,因此,梁武帝赏赐给他一支乐队。 |
D.韦睿廉明公正,他把攻城以后皇帝给他的赏赐和所得的俸禄赏物都分给了部属及亲朋故旧,以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晚年信奉佛教,与他人一起与风俗同步。 |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祖征曰:“汝文章或少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2)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