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 |
B.若利用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换小光圈,换平面镜 |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
D.利用小麦幼叶作光合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若所得色素带只有两条,可能是研磨时未加SiO2 |
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
A.-C7H7O | B.-C7H7 | C.-C7H7N | D.-C7H5NO |
如图曲线Ⅰ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Ⅱ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y点相比较,x点时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低 |
B.在y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导 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
C.x点时光合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
D.z点时光合作用的制约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 |
右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在适宜的条件下栽培小麦,如果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绿体中含量的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 | B.a、b都上升 |
C.a、b都下降 | D.a下降、b上升 |
右图所示,竖直放置的水绵和某种好氧细菌的混合溶液放在暗处,白光透过三棱镜照在混合液处,一段时间后,好氧细菌的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随机、均匀分布在混合液中 | B.集中分布在上下两侧 |
C.集中分布在中央位置 | D.集中分布在溶液的下层 |
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右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
C.若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