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人对农田中甲、乙两种植物做了有关光合作用的研究。图1是它们单位时间内吸收与释放C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2表示甲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下的生理状态。请据图分析回答:

(1)药用植物细辛适宜在密林下潮湿背阴处生活,蒲公英则适宜生长在旷野路边。图1中,能代表蒲公英的曲线是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B1时,甲植物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Ⅳ状态下影响O2消耗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甲植物来说图1四种不同光照强度(0、B2、B1、C)对应图2中状态依次是______。
(4)生产实践中经常在大棚中栽培乙植物。若图1表示大棚内乙植物在温度、水分适宜的条件下测得的曲线,则D点之后限制增产的主要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5)以测定的CO2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在25℃--30℃间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逐渐__________(增加、减少)。假设呼吸作用昼夜不变,植物在25℃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15小时,则一昼夜CO2吸收量为_____mg。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体外受精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图3表示番茄马铃薯植物细胞融合和再生植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在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的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
(2)图2中参与体外受精的精子需要经过成熟和的过程,才能与卵细胞受精。若要获得多头与此优质奶牛相同的小牛,可对图2中囊胚中的均等分割后进行胚胎移植。
(3)图3中过程①是植物细胞形成的阶段。在形成再生植株的过程中与组织培养有相似之处的步骤是

下面两幅图分别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和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都必须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常在诱导下完成,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克隆抗体能定向攻击癌细胞,主要是利用其____________的特点。
(4)图乙中克隆羊的性别由_______决定。b表示过程。a和图甲的①-④哪一个过程原理相同?
(5)图乙过程的技术具有多种用途,但是不能完成下列哪一用途()
A.有选择地繁殖某一性别的家畜 B.繁殖家畜中的优良个体
C.用于保存物种D.改变动物的核基因
(6)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哪个是最可能原因()
A.卵细胞大,便于操作 B.卵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
C.卵细胞的细胞质可使体细胞胞核的全能性得到表达 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

(7分)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黄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应用1中获得的小牛,其遗传物质来源于,为一次获得多个细胞B,往往需要向供体2内注入的是,而不是性激素。
(2)将优良公牛的精子收集后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溶液中进行培养,其目的是
(3)通过应用2获得小牛,涉及到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4)应用3中的细胞D取自囊胚的,细胞C取自牛胎儿的
(5)应用4中获得二分胚①和②,移植到受体牛中得到两只小牛,两只小牛的性别是

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限制酶Ⅱ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那么在①过程中,应用限制酶切割抗虫基因,用限制酶切割质粒,否则将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重组质粒。
(2)将通过②过程得到的大肠杆菌涂布在含有的培养基上,若能够生长说明已导入了普通质粒或重组质粒,反之则说明没有导入。
(3)要确定抗虫基因导入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检定工作,则在个体水平上的鉴定过程可简述为:。经筛选分析,该植株细胞中含有一个携带抗虫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F1代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4)⑤过程所用的现代生物技术称为,根细胞通过⑤过程,能形成棉植株的原因是根细胞具有

为了解基因结构,通常选取一特定长度的线性DNA分子,先用一种限制酶切割,通过电泳技术将单酶水解片段分离,计算相对大小;然后再用另一种酶对单酶水解片段进行降解,分析片断大小。下表是某小组进行的相关实验。

已知一线性DNA序列共有5000bp(bp为碱基对)
第一步水解
产物
(单位bp)
第二步水解
产物
A酶切割 
21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B酶切割
1900 200
1400
800 600
1000
1000
500
500
B酶切割 
2500
将第一步水解产物分离后,分别用A酶切割
1900 600
1300
800 500
1200
1000 200
经A酶和B酶同时切割
1900 1000 800 600 500 200

(1)该实验设计主要体现了原则。
(2)由实验可知,在这段已知序列上,A酶与B酶的识别序列分别为个和个。
(3)根据表中数据,请在答题纸图中标出相应限制性酶的酶切位点并注明相关片断的大小。

(4)已知BamH Ⅰ与BglⅡ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如右图所示,用这两种酶和DNA连接酶对一段含有数个BamH Ⅰ和BglⅡ识别序列的DNA分子进行反复的切割、连接操作,若干循环后“AGATCC//TCTAGG”和“GGATCT//CCTAGA”序列明显增多,该过程中DNA连接酶催化键的形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