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选择“对称/不对称”)
(4)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5)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
利用如图电路,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图中甲、乙、丙是镍铬合金丝,甲、乙长度相同,乙、丙粗细相同。实验中,根据判断接入M、N两点间电阻的大小,探究导体电阻与其横截面积的关系时应选用的电阻丝是。如果选择乙和丙来做实验,还可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的关系。
王红同学的实验小组进行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三位同学观察温度计的方法
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如图所示寒暑表温度计的示数为℃,它能测出的最低温度是℃。

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
小王在上图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 实验次序 |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
光屏上像到凸稼镜的距离v/cm |
光屏上像的大小 |
| 1 |
60 |
12 |
缩小 |
| 2 |
30 |
15 |
缩小 |
| 3 |
20 |
20 |
等大 |
| 4 |
15 |
30 |
放大 |
| 5 |
12 |
60 |
放大 |
(1)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
(2)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记录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一种看法。
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图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
(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小明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2)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
(3)小明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共用时10min.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明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