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将茶色玻璃板作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一张方格纸上,并准备了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铅笔等,用来探究棋子A在平面镜中成像的特点。

(1)实验操作要解决两个问题:①如何确定   的位置? ②如何比较   的大小来判断像的性质?(2)为了研究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的关系,应多次改变   ,重复实验。
(3)实验表明:像与物相对于镜面      。(选择“对称/不对称”)
(4)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明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
(5)如果玻璃板放置没有与水平桌面竖直,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平面镜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两次实验中让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 __________滑下,目的是使小车进入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2)由实验可以看出,运动的小车所受的阻力_____,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_____,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3)两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最终都会静止下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

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填“汽化”“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____。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象,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 2 m i n 温度升高 5 ,则图乙中 t 0 _____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 10 c m 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 90 c m 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 15 c m 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 20 c m 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 70 c m 85 c m 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 15 c m 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 50 c m 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___(填 0 1 2 3 )。

学习了“电生磁”的知识后,小柯在家里进行实验探究。实验器材主要有:全新干电池若干节、铁钉 3 枚、大头针若干、长导线 1 根。

实验过程:

①用细线把 3 枚铁钉捆绑在一起,再用长导线缠绕铁钉6圈,连接在 1 节全新干电池两端(如图所示),制成简易的电磁铁。用电磁铁尖端去靠近大头针,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目(通电时间不超过 10 秒钟,下同)。

②将电磁铁连接在 2 节串联的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

③将电磁铁连接在 3 节串联的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

④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至 9 匝,连接在 1 节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

⑤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至 12 匝,连接在 1 节全新干电池两端,重复实验。

(1) 1 节全新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伏。

(2)小柯的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此科学方法属于_____(选填“类比法”或“转换法”)。

(4)请帮助小柯设计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三棱镜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元件,光通过三棱镜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呢?小越用红光以一定角度射到三棱镜上,光路图如图1所示。改变入射角度,光路图如图2、图3所示。

(1)经过两次折射后,红光均向三棱镜的_____(选填“顶角 A ”或“底面 B C ”)偏折。这个规律对于其他的单色光成立吗?小越选用其他不同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了同样的规律。

(2)了解了小越的探究后,老师建议小越把凸透镜分割成两部分进行思考,如图4所示。小越经过分析和综合,理解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作用的原因。

(3)利用三棱镜还可以进行的探究实验是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