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短文,完成练习。
熟(shú)能(néng)生巧
古时候有个姓陈的射(shè)箭(jiàn)能手。一天,他在射箭场表演(yǎn),箭箭中靶(bǎ),观看的人个个喝(hè)彩叫好。
有一位卖油老人不以为然(rán)地说:“这有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是熟练罢了。”姓陈的射箭能手生气地说:“你敢(gǎn)小看我,你有什么本领?”
老人取出一枚(méi)铜(ó6ng)钱,盖(gài)在用来装油的葫(hú)芦(lú)口上,然后舀(yǎo)起一勺油,倒出的油像一根细线,穿过钱眼灌(guàn)进葫芦。一勺油倒完了,铜钱上一点油也没沾上。众人目瞪(dèng)口呆。老人微微一笑,对射箭能手说:“我也没有什么奥(ào)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
后来,人们用“熟能生巧”表示这样一种意思:任何事情只要经常做,熟练了就能找到窍(qiào)门。
1.从第3节画线的句子中找出描写卖油翁动作的词,圈出来。
2.“熟能生巧”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从文中找找答案用“______”画出来。
3.除了“坐井观天”“熟能生巧”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__________ __________
小溪和竹林
我家老屋后面有一条小溪,小溪的旁边有一片竹林,这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
夏天到了,小溪就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世界。到了傍晚,我们就到小溪里去玩。有的人游泳,有的人()水仗,有的人在水里()小鱼……这时候,小溪里充满笑声。
离小溪不远,有一片竹林。春雨中,小竹林青翠欲滴。雨过天晴,竹林里涌出无数的春笋来,个个都是那么粗壮,那么可爱。家乡的人如果要尝鲜,就()一根不能成材的竹笋,把它()成菜,保证你吃得香香的,吃了这顿还想吃下一顿。
家乡的人最爱竹林,他们的希望就在这竹林里。秋天,随着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开始计算竹子的用场:用竹子编成很多工艺品,换回钱为孩子们添置衣物,补充家里所需;用竹子做成竹篮,做蒸笼,或者做农具;我们这些孩子则盼望用竹子做一个精致的鸟笼……
1.选择合适的描写动作的词语填到短文的括号里。
打挖做捉
2.“这是我心中最美的地方”中“这”指的是什么?
3.第二段主要写了。
4.为什么说家乡人的“希望就这这竹林里”?请用“”在短文中画出来。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不!是乐谱错了(节选)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办法,目的是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坚持正确判断的人,()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前两位参赛者()也发现了问题,()受环境影响而放弃了自己的正确判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的判断而又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只有……才……因为……所以……虽然……但是……
2.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正确——()放弃——()
3.评委们把乐谱写错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用“”画出来
4.你认为小泽征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一个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和奶奶相依为命,一天夜里,房子起火,奶奶被烧死了。在一片火海中,小女孩哭叫着,却无法逃离死亡的威胁。
突然,一个男人冲进火海,他再出现时,手里抱着小女孩,他把孩子交给前来迎接的人们,男人便消失在夜色中。
镇政府召开群众集会,商议谁来抚养这个小女孩。一个教师说,她收养孩子,保证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一个农夫说,他收养孩子能让孩子在农场健康生活;一个富人说,他能给孩子金钱和金钱所能买到的一切东西。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述说能抚养这个孩子的种种理由。
小女孩一直沉默无语,眼睛看着地板,没有表情。这时,一个男人从大厅后面走来,他步子很慢,似乎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来到小女孩面前,张开了双臂。人群一片哗然,他手上、胳膊上布满了可怕的伤疤。
小女孩立刻叫出声来:“______________”双手抱住了那男人的脖子,把脸埋进了男人的怀里,抽泣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笑了。
1.仔细读文,给短文加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
2.文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要收养小女孩,说明他们都具有________。
3.是谁救了小女孩?读明白后把小女孩叫出的话用你的语言写在段中空白处。
4.你认为小女孩最后一定会和_________回家了,因为______________
七颗钻石
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木头水罐 ()()()
给()喝给()喝给()喝
2.“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还是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为什么?
3.水罐不断地变化,越变越好,你认为是什么让它变的?
4.这个文段选自课文《七颗钻石》,作者用它做题目的目的可能是: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讲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在各种花旁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开设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很薄的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矿路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同时要玩得有趣有益。
1.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2.从文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语写下来。(2分)
三心二意——()聪明伶俐——()
3.填空。
①鲁迅小时候背书念两三遍就能背了,说明他的记忆力很好,但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还依靠自己的。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读书,还喜欢和,而且弄得,他玩也玩得。
4.仿照描写鲁迅种花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描写他描画的词语写下来。
他喜欢种花:买书→插竹签→写花名。
他喜欢描画:()→()→()
5.从鲁迅的学习和玩耍中,你学到了什么?请写一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