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写出其中任一项内容。
(2)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
(3)对该变法的评价,刘鹏和王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请问: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则是什么?
美国苹果公司是世界著名跨国公司,产业遍布全球,其高新电子产品如iPhone手机等更是备受年轻人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简表
厂商/合作者 |
苹果(美国) |
东芝 (日本) |
三星 (韩国) |
英飞凌 (德国) |
富士康 (中国) |
产品/服务 |
设计 |
闪存、触摸屏 |
应用处理器 |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组装 |
材料二 2011年,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专题报道,苹果公司在中国代工企业众多,分布在从沿海到内地的诸多省份。然而,这些苹果代工企业也带来了触目惊心的污染问题,如武汉名幸有限公司代工苹果电子元器件,排放重金属污水,污染南太子湖;苏州可胜科技公司代工触摸屏,排放刺激性气体,影响居民生活……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依据材料二,归纳写出苹果公司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
(3)面对经验和教训,请你谈谈中国应该怎样应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英国率先到达文明的入口处,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政、经济上的主要表现分别是什么?
(2)哪部文件使美国赢得了独立?谁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3)明治维新是日本崛起的起点,在这场改革中,对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措施是什么?
(4)你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崛起和发展有何认识?
材料一:明治政府把全国分成了3府72县,县知事由中央任命,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为了迅速发展工商业,明治政府出钱建立了大批工厂;为“求知于世界,”日本还请来了外国专家和技师。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相差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经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该骤然强搬硬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治维新的哪些内容?对日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
(2)从材料一、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时,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2)
(3)你认为在改革开放和借鉴外来文明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材料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
【材料二】“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三】“6月5日上海的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1)根据上述材料你能说说五四爱国运动的性质吗?
(2)你知道一直被中国青年传承和发展的五四精神是什么?
(3)假如你是五四爱国运动期间的一名爱国学生,为抗议北洋军阀的卖国政策和日本的侵略,上街进行爱国宣传。请你写一幅标语。
(4)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五四运动大会上讲话指出: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两先生才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我办了一辈子事”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较为开明的官员发起的什么运动?该运动中提出了哪些口号?该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所示信息,戊戌变法失败后,在就义前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是谁?其中“贼”是指谁?出现“无力回天”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是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纲领,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4)根据材料四,陈独秀等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列举该运动中两位代表性人物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