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
C.废除君主立宪制 |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
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坚决改革 | B.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 |
C.民主政治的全面扩展 | D.广大平民的长期斗争 |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
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天平天国辉煌的历史 |
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 |
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如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表现是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
“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
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
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