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赵函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从中可看出诗人主要描述
A.鸦片战争爆发 | B.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 |
C.英军攻占南京 | D.《南京条约》的签订 |
18世纪,荷兰的曼德维尔博士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这个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这群蜜蜂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生活的衰败。与之观点相似的经济理论是()
A.重商主义 | B.重农抑商 |
C.凯恩斯主义 | D.自由主义 |
民国初出版的《南浔志·南浔丝市行》中写道:“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对诗文信息理解准确的是()
①这些现象出现在鸦片战争以后②外贸繁荣受到中外商人欢迎
③苏杭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中心④开埠后中国丝织业得到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中“厦”。这四根“支柱”对于中央集权的作用不包括()
A.郡县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
B.尊儒制度:使儒家思想上升为官方哲学 |
C.科举制度: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 |
D.国有专营制度:有效控制国家重要资源,保证中央财政收入 |
冷战时期,美国通过《日美安保条约》等条约把台湾作为太平洋整个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反对日美安保同盟,并视之为对中国安全的威胁。但在70年代中日邦交谈判时,中方却同意搁置安保条约争端。究其原因最可能是()
A.中美已经建交 | B.苏联对中国安全构成主要威胁 |
C.《日美安保条约》已经失效 | D.美日同盟关系已解除 |
下图是20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 B.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
C.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 D.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