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材料四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封建官僚政治制度的重要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巩固封建统治整饰史治,维护封建社会稳定和反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而且也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秦,确立于汉,发展少隋唐,融合于宋元,完备于明清,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具有一定科学的内涵,因而在一定时期内曾起到抵制惰性力量、澄清史治的作用但。它归根结底是为巩固皇权服务的。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4分)
(3)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3分)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秦朝在中央与地方设置的监察机构分别是什么?汉武帝设置什么官职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如何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体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年以来,创造共和、再造共和的人物,也算不少。说良心话,真心知道共和是什么,脑子里不装着帝制时代旧思想的,能有几人?西洋学者尝言道:“近代国家是建设在国民总意之上。”现在袁世凯虽然死了,袁世凯所利用的倾向君主专制的旧思想,依然如故。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我看比登天还难。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摘自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我们理想的新时代新社会,是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社会主义要起来代替共和政治,也和当年共和政治起来代替封建制度一样,按诸新陈代谢底公例,都是不可逃的命运……我们主张救济中国,首在铲除这种割据的恶势力,……统帅新兴的大群众,用革命的手段,铲除各方面的势力,统一军政大权,建设一个民主政治的全国统一政府。……我们唯一的使命只有改革社会制度,否则什么个人的道德、新村运动,都必然是无效果的。
——摘编自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
(2)与材料一相比,陈独秀的主张有何发展?结合20世纪20年代的史实,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商务印书馆是我国近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出版机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商务印书馆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897年
夏瑞芳、高凤池等人于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1901年
张元济投资商务印书馆
1904年
《最新初等小学国文教科书》出版并被全国各地的学堂采用
1905年
发行严复编译《天演论》,后再版20余次
1913年
首次使用自动铸字机,开始经营原版西书
1915年
首次引进彩色胶印机,聘美籍技师指导;出版中国第一部新式辞书《辞源》;发行《科学》杂志
1916年
参展的书籍印刷品及出版物获美国费城博览会甲等大奖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商务印书馆总管理处,总厂及编译所等被日军炸毁,损失巨大
1937年
设总管理处于长沙,编印《战时常识丛书》、《抗战丛刊》等
1949年
张元济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54年
总管理处迁京,实行公私合营
1983年
商务印书馆与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签约,合作出版《英汉汉英词典》
1993年
由京、港、台、新、马五家商务印书馆合营的商务国际有限公司成立
2001年
商务印书馆计算机语料库编纂系统启动

——据《商务印书馆大事记》
(1)阅读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划分商务印书馆发展的历史阶段并说明理由。(4分。提示:以从企业发展、企业性质等角度划分)
(2)概括商务印书馆在中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的作用。
(3)简述百年商务发展得到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1)材料一中反映的现象与哪种选官制度相关?唐诗繁荣与其有何关系? (3分 )
材料二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特点及产生的政治原因。
材料三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苔台四部添新库,秘殿三年学老郎。
——(唐)赵嘏《韵府》
(3)如何理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博尔济吉特·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下图是1945年以来,德国版图变化示意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版图变化的原因。
(2)谈谈你对德国版图变化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