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某一个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石是关于国际货币基金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这份“协定”出现的背景是
| A.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弊端已被革除 |
| B.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
| C.英美苏中等大国间的合作仍在维持 |
| D.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市坊融为一体②雕版印刷首创③儒家信仰重建④世俗文学兴盛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史上的大多数改革,都面临着保守势力强大、改革派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从中国当时政治格局的实际出发,要成功推进改革,中国的维新派最应该关注()
| A.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 B.确保改革全面彻底 |
| C.讲究策略争取更多支持 |
| D.联合列强向清政府施加压力 |
1897年,严复创办《国闻报》,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其主要意图是()
| A.介绍西方科学技术 |
| B.论证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
| C.阐述维新变法的策略 |
| D.推动近代教育的发展 |
根据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国家最高决策机关是()
| A.贵族院 | B.众议院 |
| C.内阁 | D.枢密院 |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政策中,对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向和速度影响深远的是()
| A.引进西方技术、设备、人才 |
| B.政府兴办“样板企业” |
| C.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企业 |
| D.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