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了玉。秦王双手捧着宝玉,一边看一边称赞,却绝口不提换城的事。
蔺相如知道秦王没有诚意,上前几步,说:“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信以为真,吩咐侍从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
蔺相如接过玉,退后几步,靠着宫殿的一根大柱子站定,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了和氏璧。
秦王怕摔坏了宝玉,急忙叫人取来地图,随手指点了十五座城。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会有什么诚意,便说:“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应当斋戒五天。五天后,我再把宝玉奉上。”秦王只好同意了。
1.选词填空。
靠着 退后 接过 站定
蔺相如( )玉,( )几步,( )宫殿的一根大柱子( ),理直气壮地说。
2.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非但……还…… 因为……所以……
虽……可是…… 如果……就……
(1)这玉( )好,( )也有瑕斑。
(2)(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 )把玉要了回来。
(3)( )您要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 )一块儿撞在这柱子上。
(4)秦王想,杀了蔺相如( )得不到和氏璧,( )会弄僵两国关系。
猫头鹰
夜幕降临了,山林里静悄悄的。这时候,野鼠出来觅食了;猫头鹰蹲在树干上,圆睁着大眼,左顾右盼,在寻找野鼠的踪迹。
猫头鹰那副长相真怪:长着一副猫的脸盘,眼睛老是睁得大大的,像两个玻璃球嵌在脸上,连那黑褐色的羽毛斑纹也有点像猫,因此人们叫它“飞猫”或“猫王鸟”。但它不是猫,只有看那柔软的两个翅膀,那锐利而灵活的两只爪, 才能辨出它是鸟。
猫头鹰是鼠的天敌。当它看到野鼠在田野东蹦西跳吃果实时,就拍打翅膀向下飞扑,
几(jī jǐ)乎没有一点声响,就到了野鼠的头顶。野鼠则刚惊觉已被利爪逮住。猫头鹰连咬带啃,很快就把它吞食掉了。
猫头鹰捕(pǔ bǔ)鼠的本领特别高超。每个猫头鹰一年中可消灭野鼠1000只左右,还吃掉了无数蝗虫、金龟子等害虫。
(一)用“○”圈掉加点字后面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二)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1)左看看,右看看。()
(2)行动时留下的痕迹。()
(三)为什么人们称猫头鹰为“飞猫”或“猫王鸟”呢?
答:
短文1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大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鹬,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呢!真是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一个多么欢乐的鸟的乐园啊!
(一)从短文中,挑两个成语抄在横线上。
(二)选择填空,短文是按着()顺序写的。
①事情发展;②游览;③总分总;④时间。
(三)用“ ﹋﹋”画出能概括这段话主要内容的句子。
(四)简答:短文是从那几个地方写出鸟多的?
答:
(五)抄写描写鸟的颜色的句子。
按原文填空
(1)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
(2)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
冰岛奇事多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个冰雪覆盖的国家,叫冰岛。那里有许多奇妙有趣的现象。
我们从电视里看见火山爆发时,喷射出红的岩浆。可是在冰岛的南部,有一座火山喷出来的是冰块。喷射最猛烈的时候,一秒钟喷出的冰块有两千立方米。这么多冰块,如果要用大卡车装载,这些卡车一辆一辆排起来,足有五百米路长。
冰岛温泉很多。人们走在白茫茫的雪原上,时常看见热气腾腾的水柱从地面升腾起来,那就是温泉。有的温泉热极了,不但能煮熟鸡蛋,还能在里面煮鱼吃。在冰岛的城市里,许多大楼安装了由温泉引来的热水管,洗澡、烧饭可方便了。当地小朋友喜欢把发酵的面团放在饭盒里,埋在温泉旁边的地下。过一会儿,地下的热气就把饭盒里的面团烤成香甜的面包。那里的科学家充分利用地热来发电,建立了一座座的发电站。
冰岛没有一个士兵,只有警察维护治安。冰岛没有一条铁路,外出旅行可坐飞机。在那里坐飞机像我们坐公共汽车一样,是件平常的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同前面的词搭配起来。
喷射( ) 装载()
利用( ) 维护( )
(2)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冰岛有哪些奇妙有趣的现象?
冰岛有以下奇妙的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庐山云雾
古往今来,人们提到庐山,常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更使人们对庐山云雾产生了神秘感。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①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就变成了弥漫窗外的浓雾。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庐山云海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见。每当傍晚雨过天晴时,云海茫茫,似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注释:①九江:庐山附近的一座城市。
(1)短文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庐山云雾()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的是庐山云海()。
(2)站在( )能把庐山的云海尽收眼底。
从下面选择你认为最恰当的位置填在括号里。A. 山脚下 B. 半山腰 C. 山顶
(3)仿照画“________”线的句子的句式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