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语段阅读。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 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用“∥”将这段话分成四层,并按顺序排列层意:( ) ( ) ( ) ( )
A.外祖父教导我要学习梅花的精神。
B.赞美梅花的精神。
C.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D.赞美中国人有梅花这种精神。
(2)选择句意,把A或B写在括号里。
①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A.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B.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②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坚强不屈的秉性。
B.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和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3)“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祖父那么喜欢这幅梅花图,为什么在莺儿回国的时候把梅花图送给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能举出中国历史上几个有气节的人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会让你充实地过好每一天,下面这篇短文,你一定会受益。
现在的地球,都是黄色,绿色大量减少,这是怎么了?原来这是因为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这不仅让鸟儿没了家,还造成了崩塌,洪水等。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少了一根支撑的梁柱。
你知道吗?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铬()、铅、汞()等。由废旧电池所产生的污染,危害作用是缓慢的也是深远的。当它们和普通的家庭垃圾混合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会慢慢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释放出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焚烧时会污染大气,渗入地下时污染地下水或江河湖泊;一旦进入土壤()水源,将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功能、肾脏和骨骼。因此,它属于危险垃圾。试验表明:一支汞电池污染的水量超过一个人一生用水量的总和。
以前小河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现在工厂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当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小河被污水弄得肮脏不堪,过路的行人都飞快的离开。
节约用水是在保护我们的环境,就是节约资源。我们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最简单易行的就是从自己做起,注意节约用水,如:用完水龙头后随时关掉水笼头;把洗菜用的水用来浇花、涮拖把、冲厕所。不要以为水笼头滴几滴水算不了什么,一个水笼头每秒滴一滴水,一年就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户每月节约一方水,全国一个月会节约多少水呢?
幸亏现在人们都领悟到了地球以被污染,大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我希望那些没行动起来的人们,都弯一下腰把地上的纸捡起来,让我们的明天更加美丽,整洁!
(1)利用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深远——
不堪——
(3)请你给短文写一个题目:
(4)短文举例说明了现在环境污染的情况,请你说一说文章写了哪几种破坏环境的行为?
(5)作者列举了几种节约用水的方法,你有没有小妙招呀?说出来大家分享一下。
阅读文章还要用心品味,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回忆课文中的精彩语段,体会表达的妙处。
富饶的海洋(节选)
当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后,他们最古老的生命摇篮——海洋,又为他们奉献丰富的食物和珍贵的宝藏。直到今天,那成千上万的鱼、虾、蟹、贝和种类繁多的海藻,仍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然而,在海洋每年能奉献的两三亿吨水产品中,人类眼下收获的不过七千万吨而已。
海洋为人类提供食盐、药材、石油、煤炭和许多稀有金属,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了。此外,那涨落不停的潮水,汹涌澎湃的浪涛,永不止息的洋流,以及海洋深处与表面的温度差异,大量的重水,都是廉价而又无比巨大的能源。如今,海洋开发已被誉为当代三大尖端技术领域之一,与原子能利用和宇宙空间探索并驾齐驱。
(1)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___ 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比喻?
(3)海洋把它的哪些财富奉献给人类?
美文欣赏。
出人意料的人生三问
上课钟响了,班主任来了,但他并没有带书,站在台上半天没有出声,同学们一连连笑一边诧异地望着他.
教师扫视着同学:“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三个问题,”接着,他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
大家哄堂大笑,齐声回答:“珠穆朗玛峰!”
老师接着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了。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说:“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问题.有个人烧壶开水,可是等他生好火才发现柴火可能不够,他该怎么办?”
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意见都是赶快找柴火,或说去借,或说去买。
老师不置可否,他说:“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同学们一听,这样去思考,言之有理,佩服。
接下来,老师出了第三个问题:“我国古代有一个人,想学好一门立身的本领,他曾经反复的比较,决心去学屠龙之技。于是,他拜名师,日夜苦练。大家说,他后来会怎么样呢?”
同学们兴致勃勃,说他肯定能成为英雄、明星、受世人崇拜。
老师越听越摇头,他说:“这个人一定会穷苦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龙。”
经过老师一节课的循循善诱,大家终于明白,原来这节课老师要告诉我们的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那就是做人,要力求出色,永争第一,这样别人才能发现你、记住你;做事,要敢于创新,方法灵活,千万不可墨守成规;做学问,要学以致用,能将知识转化为效益,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
(1)“面面相觑”中的“觑”字我们不认识,应该选择查字法,先查再查。用“换字法”猜猜这个“”字的意思,可以换成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置可否——
循循善诱——
(3)说说你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4)根据短文填空。
做人要;做事要;做学问要。
(5)文章开头写老师站在台上半天没出声。请大家走入老师的内心,猜一猜老师此时可能有怎样的想法。想好后,请你写上几句。
课文回放。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打架一窝蜂涌了上去,这般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福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发疯了似得,乱的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1)面对猝然而至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而船长的表现又是怎样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画线句子,你如何理解船长的行为?
(3)读一读画曲线的句子,你是怎样理解的?
大家都不出声,在想什么?请你试着写一下。
男人:
女人:
边读边悟。
树的智慧
幼时,天性有些好静不好动的我,总在一两里见方的村中打转。
一天,放牛的我为了争夺一片青草,与一个同伴大打出手。被父亲拉走的我,扬言与同伴还没有完。
一边往家走,父亲一边对我说:“何以不好好待同伴,这样对谁都不好呵!”
我说:“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我用手指了指风中飘荡着的蒲公英,“它们让自己变得很轻巧,不就是为了能多占一点地盘吗?还有那些野豆子,它们熟透了,便‘啪’地一声,让自己弹射出好远好远,不也就为了争取一个更宽松的生存环境吗?连花花草草都能这样,何况人呢!那青草本来是我先发现的,他却赶着他的牛去吃。我当然不能让他随随便便占我的便宜啦!”
听了我这番慷慨激昂的话,父亲没说什么。
那是在大约一个月后,父亲带着我走出了几里地,那可是我从来没有到过的地方,有好大一片草地,草地的中间,有一颗耸入云天、郁郁葱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大树。更昂我惊奇的是,树下足有方圆一分多地的地方,光秃秃的,不见一根花草植物。
父亲说,在这颗树小的时候,也曾有许多花草鱼树争夺地盘。树却从不与它们计较,它只是攒足劲,一个劲地向高处长。那些曾与它争抢地盘的花花草草如今不见了踪影,而这棵树去睥睨尘世,傲视蓝天。
我说:“我懂得了。这世界是那些心怀蓝天、志向高远的人的世界。那些目光短浅,只是如纷纷扰扰的小草一般的人,要么永远纠结缠绕匍匐在地,要么会从这个世界上销声匿迹。”
真正的树的智慧就是着眼高远不断做大做强自己,那些目光如豆只想在身边抢占地盘的树,只不过是树中的愚蠢者、渺小者罢了。
一个真正能拥有树大智大慧的人,他也就拥有了浩瀚劲伟的不凡人生。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慷慨()激昂——
睥睨()——
匍匐()——
销声匿()迹——
(2)父亲说打架不好,“我”举了怎样的例子来说服父亲?
(3)你觉得“父亲”是个怎样人?
(4)结合下文,请你说一说文章写第一自然段的原因。
(5)请你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心得。
巴兔提示:如果说不好,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