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
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
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小题。
临江仙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上阕“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两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作赏析。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表达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泉州军:唐末一支军阀部队,据载,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诗中的两个“自”字和一个“空”字的运用有何妙处?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请简要赏析二、四两句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下题。
山坡羊冬日写怀(其二)
(元)乔吉
冬寒前后,雪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钓鳌①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殿前欢冬
(元)薛昂夫
捻冰髭,绕孤山枉了费寻思,自逋仙②去后无高士。冷落幽姿,道梅花不要诗。休说推敲字,效杀颦难似。知他是西施笑我,我笑西施?
【注】①鳌:大鱼。②逋仙:曾隐居于孤山的林逋。
这两首元曲分别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形象?
请简析两首元曲表达的主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