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有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A.西餐种类繁多、营养卫生 |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
D.西餐馆在内地普遍出现 |
表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上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
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②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③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④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
B.初步发展、进一![]() |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 B.辛丑条约,太平![]() |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