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明是
| A.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 |
| B.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
| C.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 |
| D.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 |
蒸汽机的推广也包含瓦特专利权的使用,瓦特因此而成为很有钱的名人。从1630年到1809年,英国总共批准了3241项专利,其中1750年以后占2639项,工业革命高峰期间的1800—1809年,有924项发明获得专利。这表明( )
| A.珍妮纺纱机的使用推动了发明不断涌现 |
| B.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涌现出许多科学家 |
| C.英国政府保障私有财产以鼓励发明创造 |
| D.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开始有了专利保护法 |
下图是建国初陕西西安古墓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和“骑驼乐舞三彩俑”。作为历史材料,它们( )
| A.生动地展示了明清时期高超的彩瓷工艺 |
| B.有助于了解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状况 |
| C.有助于了解唐代“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 |
| D.增加了对汉代贵族“厚葬”之风直观感受 |
“冷战”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导致( )
| A.美国加速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 |
| B.苏联没有参加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 C.中国国统区经济混乱 |
|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
2014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某中学学生对中法建交的历史背景进行讨论。下列选项中分析合理的是()
| A.美国与中国关系的正常化,促使法国改变对中国的态度 |
| B.法国戴高乐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希望摆脱美国控制 |
| C.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法国不能忽视庞大的中国市场 |
| D.中法建交表明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 |
在当今中国史学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
| B.是布尔什维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
| C.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
| D.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