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国解放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我们的祖国解放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惋惜( ) 钦佩( )
2.读句子,判断问句的类型,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疑问句 ②反问句 ③设问句
(1)先生,您真的要走?( )
(2)我们?回去,回自己的祖国去!( )
(3)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
3.回答问题。
华罗庚为什么回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某 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
(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合作探究
阅读提示: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的思想感情。
(1)第一节诗中两个“活”字和两个“死”字各有什么含义?
(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把两种人作了对比?如何进行对比的?
。
(3)体会“骑在人民头上”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中“骑”和“俯”字的妙处。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你如何理解这节诗。
(5)对比是这首诗歌的主要写法,有什么作用?
(6)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出一个什么道理?
(7)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
。
这首诗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节)
第二部分(第节)
第三部分(第节)
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会儿,就跟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
⑴这个片段写了这件事,通过描写,表现了鲁迅⑵本段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⑴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恍然大悟:
⑵“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实际上指的是什么?
⑶“四周围黑洞洞的”怎么理解?
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⑸这段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