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感 受 氧
稻城是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小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它位于四川西南边缘,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
人们常说:当你感觉到身体的某一器官存在的时候,一定是那个器官出了毛病;而当你感觉氧气存在的时候,一定是缺氧了。在稻城,我两次感受了氧。
我第一次感受到氧是在四川南部海拔4700米的高尔寺山上,这是去稻城的必经之路。停车了,大家下车“方便”。腿一迈下车门,就觉着地有点不平,头发蒙。人缺了氧,脑子先不好使,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蹿。好不容易才爬到一个较隐蔽的地方,卸下了“重负”。回到车上,慢慢地全身发凉,唇发干,不想睁眼,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不行了,得吸氧了。旅伴递过来饼干、巧克力,说吃一点试试,我试着吃了些,果然心也不慌了,气也喘匀了。
第二次感受氧是到了亚丁,在去牛奶海的路上。那天早晨,骑马走了两个多小时,到了洛绒农场。这时的我早已是神疲腿软,在平地上走路都喘气,再爬山、下山来回走上4个小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从海拔4000多米往5000米走,真是步步艰辛,开始我还用在平原上呼吸的方法:闭着嘴,靠鼻子呼吸。可几步下来发现,这个方法在高原上行不通,吸进的气怎么也不够用。于是,我索性张大嘴巴,大口大口呼吸起来。同行的伙伴一再鼓励我,可这时的我,身体和脑子都麻木了,连鼻涕流出来老长都没感觉。我当时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呼吸、呼吸、再呼吸。不光嘴、鼻这些专职的呼吸器官,连眼睛、皮肤、所有的毛孔都好像只为呼吸而存在。走着喘,停下来还喘。除了山风的呼啸声,我只能听见自己的喘气声。
只剩下最后一个山坡了。当我终于站到山坡上时,尽管当时精神享受能力早已被疲劳驱赶得所剩无几,但迎面而来的一座座雪山和一幅幅奇异的景色还是不断地敲打着我麻木的神经。毕竟我从没有这么近距离面对过雪山——那可不是北京雪后的景山,而是海拔5200米的雪峰!我感到雪山在向我压来,只要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那感觉是既惊异又有点恐惧。
这里是亚丁自然保护区捻青贡嘎日松贡布。它由三座雪峰组成。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菩萨,为稻城第一高峰。南峰央迈勇意为文殊菩萨。东峰夏诺多吉意为金刚菩萨。三座呈“品”字形排列的雪峰,巍巍壮观。
而最让人感叹的是,晶莹的雪峰并不孤立存在,环绕它的是:宽阔的草场、纵横交错的溪流、五彩斑斓的森林、灌木丛以及在雪线以下的瀑布,形成了多层次、多角度、多色彩的景观。
我终于看见了!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为日措(牛奶海)。由于它是从雪山上流下的雪水形成的,所以呈现出一种难以形容的蓝色!雨水裹着雪粒打在脸上,混着我的泪水一起流下来,我跑向“海边”。这时,我感到氧又回到了我的身体里。
现在,我又回到了感受不到氧的地方。感受不到的东西似乎便没有那么珍贵——物以稀为贵。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干脆——(      )         害怕——(      )
2.作者      次感受到了氧,第一次是在                   ,第二次是在                                 
3.根据文章介绍,用自己的话说说高原缺氧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小棕熊的雨鞋
小棕熊有一双很漂亮的新雨鞋,雨过天晴,他也舍不得脱下来。他的两只脚在雨鞋里不透气,很难受。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刺猬。“你真笨!”刺猬说,“你不会在雨鞋上挖些出气的洞吗?”
小棕熊一听,觉得刺猬的话有道理。他赶快回家,用小刀在新雨鞋上挖了些洞。小棕熊穿上带气眼的雨鞋,他的脚不感到难受了。他想,刺猬的主意出得真好。
可是,第二天又下起了大雨,小棕熊穿着那双雨鞋,脚却像泡在水里一样,他后悔极了。
他想,以后对于别人的话,一定要动脑筋想一想,是不是有道理。
(1)这篇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第2自然段共有()句话。
(3)连一连。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一定不能听别人的话,否则会上当。
B.对于别人说的话,一定要动脑筋好好想一想,是不是有道理。

阅读短文,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第二年春天,树叶绿了,紫丁香花开了。丑小鸭向湖边飞去。忽然,他看见镜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一个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美丽极了。啊,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吗?他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我不是丑小鸭,而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呀!
(1)这段文字共有()句话。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春天到了,在句子下面画“
(3)在文中找出描写天鹅样子的句子,在下面画“~~ ”

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长大以后……
妈妈,
当我长大了,
我要搭一个长长的梯子,
一直通到云端,
我要爬到天上去摘星星。
我要把所有的口袋,
都装满闪闪发光的星星,
然后带回来,
分给学校里的小伙伴。
对于您,我的好妈妈,
我要给您带回那轮明月,
让它照亮咱们的家,
不再费一点儿电。
(1)填一填。
当我长大了,我要爬到天上去摘(),我要把()带回给小伙伴,把()带回给妈妈。
(2)这首小诗共有()节。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梯子一()星星
一()明月一()伙伴

读下面的语段,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父亲走到男孩儿面前,问要不要帮他把球拿回来。男孩儿说:“不,我想我能行。”他聚精会神地看着,(耐 奈)心地等待,猛然抓住机会接到了球,再把它传给一个大孩子,那个大孩子又传(chuán zhuàn)给了他。于是,男孩儿和他们融(rónɡ yónɡ)到一起,玩得兴高采烈。
(1)用“”划掉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音。
(2)男孩说了什么话,在他说的话下面画“”,并读一读。
(3)对于男孩儿的话,你认为那种理解比较对,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A.男孩很自信,认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件事。()
B.男孩很害怕,不敢要回球。()

读下面的语段,并回答问题。
小猴子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妈戴的是近视眼镜。”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1)妈妈适合戴眼镜,奶奶适合戴眼镜。妈妈和奶奶戴眼镜的感觉是,而小猴子戴眼镜却感到不舒服。
(3)这篇短文说明的道理是()
A.小猴不能戴眼镜。
B.对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适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